这次所争吵的,都是极力说着自己提出的年号怎么好,别人提出的哪里不行。
哪怕就是王玉与许柴佬、于谦等人,都参与到这场争执的讨论之中。
国号与年号这些,国号没得商量,其实每个人都很清楚。
但年号就不一定了,完全是公说公有理,婆说婆有理,每个人都是有机会的。
如今新朝建立在即,若是自己提出的年号被采纳,这是一份不一样的殊荣。
青史留名这些,这些人已经都有了,可以说现在能够站在这里讨论这些的,每个人都注定了会有被史册记载。
可自己提出的年号被采纳,这样的殊荣,只有这一次,每个人都格外的珍惜。
于谦这些武官这会都已经渐渐没声了,因为王玉、许柴佬、陈骥、龚仁这些文官争起来,那是真的什么君子之风,什么谦逊有礼,此刻全部都丢在了一旁,每个人都争得面红耳赤。
武官这边唯一能说的就是于谦,奈何于谦一个人势单力薄,已经说不过这些人。
于谦看着争得激烈的文官,又看着自己这边的武官,此刻居然看上了戏,顿时气不打一处来,对着这些人就开始喷了起来。
这些武官一脸的懵与无辜。
这是他们不想参与吗?
他们分明就没法参与。
他们干的事都是有关于军事方面的,这方面的事情,实在不是他们擅长的啊。
于谦也知道这点,说两句也是停了下来。
最终被这些武官同化,开始看起好戏。
朱高煦看着这一幕,原本还有些头疼,但看了一会,也不头疼了。
这会朱高煦也开始自顾的喝着茶,看着这些人吵。
他算是发现了,不让这些人吵出一个结果来,哪怕是他自己定下,其他人都肯定会有想法,索性还不如让这些人好好争吵一次。
这样的事情,在以往大汉,可是还没有出现过,如今难得出现,朱高煦突然也是来了很大的兴趣。
一群人争执许久,渐渐也是发现了不对劲。
只见朱高煦乐呵呵的看着他们,还吃着之前带回来种植的瓜子花生,完全就是一副吃瓜的样子。
那些武官,不仅是一脸的笑容,更是对着他们指指点点,仿佛在说这个说得有理,那个的声音大等等。
渐渐的,王玉、许柴佬、陈骥、龚仁等人纷纷停下,不再参与争吵,其余人也逐渐安静了下来。
朱高煦看着所有人的目光逐渐看向他,尴尬一闪而逝,只有满脸的笑容。
“额,你们要不继续?”
这话一出,王玉等人顿时一脸的黑线。
他们为了这个年号,绞尽脑汁,费尽心力,这个人还好意思在这里看戏?
想着这些,所有人都没有接茬。
王玉率先出声道:“王爷,臣等的想法,都已经说了出来,还请王爷抉择。”
所有人都不争了,都在等着朱高煦的决定。
说到正事,朱高煦也收起笑容,转头看向一旁还没有出声的朱瞻壑。
“世子,你说说年号该用什么为好?”
随着朱高煦的话音传出,所有人的目光又纷纷移向前方的朱瞻壑。
朱瞻壑实在有些低调了,作为如今的世子,接下来王朝的准太子,真是不到关键时候,或者朱高煦点到,朱瞻壑愣是不出声。
但没有人因此轻视朱瞻壑,之前朱瞻壑监国时,他们可都是已经见识过了。
朱瞻壑闻言,大大方方站出,放声道:“父王,儿臣也有一个想法,年号便是用圣德。”
朱高煦闻言,并没有意外,这个年号,朱瞻壑本就和他说过。
王玉与许柴佬等人也是皱眉沉思,但心头却是已经有了明悟。
他们知道,恐怕年号这事,是用不着他们说的了。
朱瞻壑并没有去理会王玉等人的想法,接着开口。
“天武年已经见证了大汉的武德,方有如今之疆域。
今武德充沛,该向天下展示父王之仁德,也同步寓意着接下来的全面内部发展,休养生息。
儿臣拙见,还请父王裁决。”
朱高煦看着朱瞻壑,目光欣慰的微微点头,随即看向其余人。
“世子所言,年号为圣德,你们以为如何?”
“臣赞成。”
王玉与许柴佬、于谦,以及武官等人率先出声,陈骥、龚仁等人紧随其后,所有人纷纷同意。
这个时候他们哪里看不出来,年号明显是朱高煦与朱瞻壑父子早早就定下了,如今不过是在这里提出来罢了。
既然朱高煦都已经有了决定,他们又有什么好争好犹豫的?
只是心中,依然还是有些遗憾罢了。
也仅此而已了。
朱高煦看着所有人赞同,不再犹豫,当即拍板。
“既然都同意,那便依世子之言,以圣德为年号。
今国号与年号定下,你们加紧准备,不能出了纰漏。”
“是,王爷!”
在国号与年号定下后,朱高煦留下王玉与许柴佬,以及于谦,其余人纷纷退了下去。
“国事院与军机处如今整合得如何了?可有人因此有不满,或者说了些什么?”
如今朱高煦除了稳定民心外,其余政策,也根本还没有开始进行。
现在所有人都在准备两件事,一件是他登基称帝之事。
另一件就是如今正在进行的,国事院与军机处同大明各部之间的整合。
朱高煦想要实行新政,让大明与大汉整合,并且使用同一套政策,那么中枢的整合,则是重中之重。
中枢若是都还没有理清,到了
这也是如今朱高煦要做中枢的整合的原因,也是为了在登基称帝后,就可以开始对大明进行全方位的改变。
若是大汉不算中原王朝,那待他称帝,那大明,将会是中原王朝自顾到现在,成为最为繁华富强的王朝。
那时,大明将真正超越强汉盛唐,超越历朝历代,达到最巅峰。
无论是疆域,还是人口,以及其他各个方面,都会是历朝历代以来,最为强大的王朝。
想到那一刻,朱高煦的内心都有些激动。
他的到来,让大明走向另一个高度。
在朱高煦看来,无论是朱元璋还是朱棣,应该都能满意了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