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本小说网 > 女生言情 > 大明:我朱高煦,海外立国大汉 > 第420章 群臣最后的挣扎,不愿丢了骨气与血性的朱瞻基

第420章 群臣最后的挣扎,不愿丢了骨气与血性的朱瞻基(1 / 2)

“禀皇上,刘江大败,战死!且那些鞑靼骑兵,正在北逃,沿途烧杀劫掠!”

朱瞻基听到这个消息,心头大震,目光惊骇。

刘江战死了?他准备的骑兵,也没了?

朱瞻基的目光逐渐涣散,整个人都逐渐开始变得有些疯狂。

才多久的时间啊,他精心准备的这么多,就全部都没了?

他还没有从薛碌那里完全回过神来,现在刘江这里又给了他一个沉重的打击。

如今刘江这一败,大明就真的彻底没有什么可用之军了,哪怕就是新军,都没了。

地方之上的那些卫所,也没有多少兵力,而且还在路上,根本就已经来不及了。

他完全就没有想过,薛碌与刘江加在一起,竟然连迟滞朱高煦大军行进的时间都做不到。

朱高煦可是就在天津卫登陆的,还没有从其他地方,顶着他精心布置的地方发起的进攻,结果布置了这么多,跟没有布置有什么区别?

至于鞑靼骑兵沿途烧杀劫掠,他更是直接忽视了。

实在是不忽视还能做什么?

如今大明根本就没有大军去处理这事,在京营就剩下一万精锐,以及两万新军,他什么都做不了。

将这最后的一万精锐派出去解决鞑靼骑兵?

那京城他还守不守了?大明他还要不要了?

如今他只能忽视那些鞑靼骑兵作乱,任由这些人北逃,任由这些人作乱,他什么都做不了。

他都已经自顾不暇了,大明都快要被朱高煦给篡位夺权了,他更是不想去管这些。

朱瞻基捂着胸口,如今最让他无法接受的,还是朱高煦的大军接下来可以直接兵临京师城下!

天津卫布置了重兵,打造了一年的防线,愣是没有挡住朱高煦的步伐,刘江也没有任何作用,那这个京师,又能守多久?

在朱瞻基惊怒之时,杨士奇等人彻底呆愣住了。

朱瞻基无法接受这些消息,他们同样无法接受。

他们本以为做的那些布置足以应付,哪怕就是朱高煦真攻到了京城,他们也能守,也还有机会逆转乾坤。

但他们都没有想过,朱高煦会这么快,这么早的到来,他们后续的准备,根本无法派上用场啊。

要知道他们可是将自己的家室,都全部接到京城了,就是为了防止被朱高煦给报复,他们连最坏的准备都做好了。

结果现在告诉他们,还有一个更为恐惧的消息,那就是他们将自己的家室全部接到京师,是为了让朱高煦直接一锅端吗?

这些人都没有想过自己能活,毕竟他们之前与朱高煦可是死敌。

尤其是朱高煦有自己的人,根本不需要他们来帮忙稳定朝局。

看看朱棣靖难,建文时期的重臣,死了多少。

只要朱高煦靖难成功,杨士奇等人都没有想过朱高煦那样的人会放过他们。

因为按照他们的想法,他们要是赢了,都不会放过朱高煦的家室,凡是与朱高煦有关联的,都必须要全部抹除。

将心比心嘛,自己都那样想了,朱高煦难道不会那样去做?

在这些人眼中,自己是什么样的人,仿佛别人也是同样的人一般。

这一刻,杨士奇黄淮等人更是忍不住直接瘫坐在地,双目惊恐,神情绝望又无助。

如今这个情况,所有人都想不到有什么可以翻盘的了,仿佛都已经看到了自己的死期一般。

“如今,该怎么办?你们可有什么办法?”

朱瞻基扶着龙案,一手揉着额头,这会他很是头疼,头痛欲裂。

他自己的心已经乱了,完全想不到任何的办法,只能希望杨士奇等人能够有什么办法。

然而杨士奇等人也是人,如今这个情况,他们又有什么办法。

一众人默不作声,没有一人出声。

杨士奇、杨荣几人还好,还在皱眉想着破局之法。

另外几人,直接双目呆滞,仿佛已经接受了这个结局,完全不再去想什么法子。

他们的脑海,已经彻底变得空明,只有对自己结果的恐惧与绝望,根本无心去想这些。

杨士奇思绪片刻,努力镇静道:“皇上,当务之急,是下令让各地卫所之军,务必尽快赶到京城。

从天津卫至京城,若是加急行军,两日之内,汉军必然抵达。

现在起,京城需要全面戒严,不准进出,全面备战。

不过即便如此,想要抵挡汉军,太过艰难,地上卫所之军,不可能这么快赶到京城。

最好的法子,请皇上做好迁移的准备,最好立即开始进行,皇上可移驾至洛阳、长安。

同时下令各地卫所之军前往洛阳或者长安布防,届时京城之军也可迟滞汉军追击的速度。

只要皇上还在,大明便依旧在,汉王贼子,休想篡位夺权!”

杨士奇也想不到其他办法了,如今挡是挡不住了,他能够想到的,就是跑路。

跑到一个起码能够有险隘地势为依托的地方,长安或者洛阳就成了极佳的选择。

然而关乎朱瞻基的面子,他也不能说得过于直白。

他是真的想朱瞻基能够跑路,实在留下来,他真的看不到任何的希望。

看看汉军的战力,留在京城,怎么看都是仿佛在等死一般。

杨士奇话音落下,仿佛给了像黄淮这些人一颗救命稻草一般。

所有人纷纷眼前一亮,当即跪求朱瞻基。

“还请皇上为大明江山社稷而虑,移驾洛阳、长安!”

所有人的想法都是出奇的一致,既然打不过,守也看不到希望,跑路就是最好的选择。

实在不行,跑到蜀中也行,反正就是跑到一个朱高煦无法轻易攻下的地方,他们还可以缓口气,还可以重整旗鼓。

他们,是真的不想留在京城等着朱高煦到来,不想留在这里等死。

若有生机,谁不想苟活?

至于什么江山社稷,至于什么以后该怎么办,那些都是先度过眼前的危机再想的事情,眼下一众人都没有那些想法,只想跑路。

至于应天,所有人都没有去想。

跑到应天,在他们眼中跟自投罗网有什么区别?

朱瞻基看着一众人纷纷谏言跑路,顿时眉头紧皱。

他确实不想死,他确实不想坐以待毙,但跑路,他也没有往这方面想过。

朱瞻基沉思许久,缓缓看向众臣。

“迁都之言,不可再说。

今江山社稷覆没在即,朕身为大明皇帝,岂能弃之不顾,只顾自己死活?

贼寇入侵,朝廷还有大军,还可坚守。

虽无大将,但朕就是大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