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瞻基做好这些安排,依旧还有些不放心的他,当即让人拿来地图,开始研究起来。
看着地图看了许久,朱瞻基主要看的,还是从渤海湾内可以登陆的地方,以及这些地方到京城的距离。
朱瞻基无比的专注,目光来回移动,眉头紧皱。
“一马平川啊!一旦沿海被突破,根本无力防守!”
一马平川,这是朱瞻基最为头疼的。
从渤海湾的诸多地方登陆之后,一旦进入腹地,从那些地方到京城,几乎无险可守。
尤其是漕运几乎疏通,使得海运与漕运连通,一旦岸防被朱高煦所突破,汉军甚至可以水陆并进。
但想要守,这海岸线又极为漫长,一直到山海关,这些地方但凡有一处被突破,汉军快则两三日,慢则三五日,就能到达京城。
想着这些,朱瞻基都有些后悔,早知道就不迁都了。
打造顺天时,朱棣以及他们都只考虑到了北部与东北部的威胁,完全忽略了来自海上的威胁。
现在好了,北部和东北部反而没有了威胁,偏偏威胁来自海上。
可朱瞻基转念一想,即便就是在应天,更加方便大汉强大的海军攻打。
因为大汉的海军直接可以沿江而上,他更加没办法挡。
朱瞻基无比的头疼,紧皱的眉头没有松过一丝一毫。
现在他忽然发现,无论立都应天还是顺天,都差了点意思,还是洛阳、长安这些地方,是真的进可攻,退可守。
想着当初朱标考察新的都城,在洛阳与长安之间二选一,朱瞻基此刻恨不得当初朱标能够多活一段时间。
但凡当初把都城定好,现在他哪里需要面临这个问题?
如今这个情况,他想要再迁都,基本已经不可能。
什么人力、物力都还是其次,主要是时间,他是真没有一点时间。
而这个问题,也是郑亨完全没有提及到的。
现在看着这漫长的海岸防线,再想想郑亨说的那些,朱瞻基突然又变得不那么自信了。
现在他将主要力量部署在天津卫,是因为从那里到京师最近,可要是朱高煦换一个地方呢?咋整?
一旦朱高煦选择换一个进攻方向,那他的这些布置,不说全部白费,但也废了大半。
可要是真的要全线布防,如今他的兵力,根本不足。
就那些新军,一旦分散,是真的一点战力都无法形成。
“不管了,守好天津卫与山海关,哪怕汉军从其他地方登陆,届时再从两地调军,配合京师的大军,正好将汉军围起来打!”
实在想不出什么法子的朱瞻基,只得无奈的这样定下,不准备更改原本的方案。
朱瞻基是真的无奈啊,谁让大明的水师不如大汉的海军,但凡大明的水师争气一点,不说强过大汉的海军,只要能够抗衡,他都不会有这些烦恼,大明都不会被大汉直接威胁京师。
其实从古至今,一直到大明现在,大明可以说是历朝历代以来最重视水师发展的了。
从先秦到大明,中原王朝所面临的危险,全部都是来自北方,以及内部,也就是起义、造反。
可以说在大明建立之前,从南向北统一,都是不存在的。
说白一点,在以前,只要北方分出胜负,南方几乎很快就会被平定。
然后出了朱元璋这个异数,出身低就算了,还从南方开始将北方统一,一股子邪乎劲。
而也正是因为这样,在大明之前,可以说水师在各个朝代,充当的只是必须得有,但也仅仅只限于有,并没有去多重视与发展。
中原王朝的重心,要么在北方,要么在西北,就连对西南的重视程度,都在海面、水面之上。
也就是朱元璋是从南方开始统一的,对水师的发展重视,但真正重视的,还是朱棣,打造大明精锐舰队。
在没有大汉之前,大明水师实力,冠绝天下。
是的,在朱高煦没有弄出海军之前,大明水师的实力,说句天下无敌也不为过。
船大军强,就是大明水师舰队的写照,没有任何一个国度,哪怕就是欧洲诸国,都没法和大明舰队碰瓷。
历史上,哪怕到了明朝中期,欧洲诸国大力发展航海,进入大航海时代,在外面大肆攻占他国。
但遇到了大明,猖狂的欧洲诸国,都只能向大明进贡。
由于大明钟爱火器,西方那边向大明进贡的,几乎都是火枪火炮,包括其技术。
是的,就是这么离谱,那些人主动将火器献给大明,以求大明的皇帝让他们在大明经商、往来。
为什么能够做到?
就是因为大明中后期,大明的水师将那些人给打服了。
是的,还包括了后期。
什么葡萄牙、英格兰这些,都和大明水师在海上打过,大明保持全胜纪录。
屯门海战,明军胜,葡萄牙王国败。
西草湾之战,明军胜,葡萄牙王国败。
双屿之战,明军胜,葡萄牙王国败。
走马溪之战,明军胜,葡萄牙王国败。
澎湖海战,明军胜,荷兰败。
料罗湾海战,明军胜,荷兰败。
虎门之战与湄洲岛海战,明军胜,英军败。
湄洲岛海战,明军胜,荷兰败。
台湾之战,明军胜,荷兰败。
看看大明对欧洲的战事记录,十战全胜,且几乎都是以少胜多。
从大明中期贯穿大明末期。
是的,到了大明末期,大明还能逮着那些欧洲所谓的强国打。
这几个,几乎都是当时在那个时期,欧洲那边海上军事力量以及火器最为强大的几个王国,但面对大明,无一例外,全败,还是以多打少的全败。
这也是欧洲诸国在大明做生意,与大明往来,格外的客气与温顺的原因。
因为他们发现自己真打不过大明,凡是桀骜不驯的,都被教训过了,都遭受到了不小的损失。
至于给大明上贡火器,在他们的视角中,大明的火器就是比他们强,上贡给大明也不会影响什么。
而大明对外的战绩,也让欧洲诸国在接下来的两百余年内,始终对东方大国保持着敬畏之心。
哪怕就是到了满清,欧洲诸国依旧给满清上贡火枪火炮,几乎是延续了给大明上贡的传统。
就是因为面对大明没有打赢一次,让那些人已经形成了一种思维,那就是东方大国不可战胜。
可偏偏满清不喜欢这些,也不去研究,最后拉了个大的,一拉到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