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本小说网 > 女生言情 > 大明:我朱高煦,海外立国大汉 > 第347章 民间文化与习俗,新粮食消息入大明

第347章 民间文化与习俗,新粮食消息入大明(2 / 2)

而且他就不信了,会所有人都想死,只要融入到大汉,入了大汉户籍,就有极好的待遇,不会再像以前那样随时都会面临死亡的威胁。

他不信那些地方的人,都是不在乎自己性命的人。

更多的不过都是一些普通百姓罢了,绝大部分普通百姓所考虑的,不过都是怎么填饱肚子罢了。

让各地驻军配合,就是怕那些普通百姓被裹挟,被那些人给利用,制造动乱。

真的出现了,他可就不会管那么多了,该镇压的直接镇压。

在没有成为真正的大汉百姓之前,就不是大汉的子民,他无需为不是大汉的子民考虑那么多,从而伤害到已经迁移过去的大汉子民。

龚仁见朱高煦这么支持他,并且让他去亲自处理,还让八省都督府,也就东南亚八大省督配合他,龚仁既是激动,又是感动。

那八大省督,还差两省省督,就彻底相当于大汉北大都督府的配合协助了。

大汉总共都才五个大都督府,朱高煦这就相当于是调动了一个大都督府的大军,但凡他有其他心思,就能给大汉制造出一场不小的灾难,但朱高煦就这么让他放手去做。

这怎么能不让龚仁感动,这份信任,更是让他激动。

龚仁站起身,恭敬又郑重的向朱高煦一礼。

“请王爷放心,一年之内,臣若是不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,臣便辞官致仕,自尽家中!”

朱高煦给了他这么大的支持,龚仁也展示出了自己的决心。

那里是他治理这么多年的地方,要是一年之内真的无法解决,辜负了朱高煦的信任,唯有自尽方可赎罪。

朱高煦将龚仁扶起,郑重道:“我相信你。”

朱高煦也没有说什么‘大可不必说这些’等等这样的话语,既然龚仁做出了承诺,那他相信。

毕竟他给了这么大的支持,龚仁要是连这点担当都没有,那也没有必要身居高位了。

在大汉想要身居高位,没有真本事,没有大本事,是不行的。

聊了一会,朱高煦忽然想到一个严肃的问题,看向龚仁。

“对了,还有一个事需要你去做。

你将这些经验,做出一份心得,到时不仅要存放国事院,方便为以后处理这样的事情积累经验,也要发一份给于谦。

如今于谦正在南亚,南亚之地也已经差不多拿下,在朝廷实行军政分离之后,他已经不再担任大军后勤之事,而是在治理当地。

而南亚之地是婆罗文化的起源,那么那边的任务更是艰巨。

给于谦一份,也让他有可以参考的经验。”

朱高煦这次是真的对龚仁欣慰到了心头,因为南亚那里的情况,比起东南亚,还要更加复杂。

要不是有龚仁的提醒,南亚那里的处理,恐怕以后也要出大问题。

至于于谦,本来他还想着这一年内将他调回来,现在看来,恐怕还得留于谦在南亚几年时间才能调回来了。

而这件事,也算是真正测试一下于谦的本事。

之前就历练了两年多时间,如今该于谦展现自己真正的本事了。

当初在国子监之时,于谦就压龚仁与陈骥一头,现在,龚仁与陈骥明显有些超过于谦了,就看于谦能不能弯道超车了。

虽然于谦出来的时间比龚仁两人要短,年纪也小了许多,但毕竟是于谦,朱高煦还是有很高的期望的。

尤其是于谦还与他的大女儿有了婚约,朱高煦又怎么能没有期待。

龚仁将这些一一记下,随即应了下来。

以往大汉都几乎没有什么这方面的经验,这次龚仁所做的,也算是让大汉在这方面有了经验。

朱高煦想到的,是大汉接下来要攻取的那些地方,无论是阿拉伯地区还是欧洲,都已经有着自己的文化,怎么处理消化这种地方,这次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头。

以往大汉扩张,新攻下的那些地方消化得快,就是因为大汉有了快速治理消化的经验,处理起来才能那么得心应手。

而现在有了龚仁总结出来的这些经验,再用南亚之地再进行全面测试,一旦南亚之地的治理融合完成,那大汉就真正有了完善处理消化这种疆域的完整经验。

这点,才是朱高煦格外看重的,这也是他这么支持龚仁的另一个核心原因。

两人聊了一会,朱高煦又留龚仁在宫内一起吃了一顿饭,一道共进晚餐,才让龚仁离开。

两日之后,陈骥随即也返回,朱高煦同样在王宫之内接待了陈骥归来。

数日时间过去,陈骥进入国事院,龚仁再度返回东南亚,准备开始全面实行。

而随着时间的流逝,大汉也彻底占据南亚之地,大军正在对中亚以及西亚开始逐渐发起进攻。

这是朱高煦早早定下的,如今帖木儿帝国正发生内乱,趁着这个机会,先将帖木儿帝国打残,拿下中亚以及西亚部分地区。

同时在大汉之内,大汉发现了新粮食土豆与番薯的消息,彻底传遍天下,引起天下所有人的重视与讨论。

所有人在知道之后的第一个想法就是不相信,要不是这件事是官府发文,宣传司与大汉日报同时宣传,都没有人会信。

也正是因为这样,这个消息也是让所有人都无比的震惊,新的粮食?

每个人都无比的好奇,这个土豆与番薯到底是什么,真面目究竟是什么。

伴随讨论的,还有枚青等人。

但所有的消息,都没有说明是在哪里得到的,只是说出了在海外所找到,大汉损失接近一千七百人,历经困难,耗时接近十三载才获得。

而这个消息,也在民间掀起了一番出海狂潮,有条件的人,都想要出海去外面看看,看看自己能否也能找到。

毕竟要是自己找到,这可是大功一件,粮食的重要性,哪怕是一个普通百姓,心中都非常的清楚其重要性。

大汉如今即便靠海之地众多,有着丰富的海洋资源,但因为储存的原因,也无法为偏远一些的地方提供太大的帮助。

尽管哪怕山区的人也没有出现饿死的情况,但很多地方,依旧缺少粮食。

新粮食,格外的重要。

而这个消息,也很快传入大明,传入朱棣等人耳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