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不是我大汉的官员不够努力,没有去做事,而是在流程上,出现了问题。
之前虽有内阁,但实际上,一直没有真正启用。
但若只是如同大明那样的内阁,也不是我想要的。
我准备新设一个职能部门,用于国事的处理,精简各项流程,同时还要排查一些作用不大,几乎于闲职的部门以及官吏,防止大汉官吏出现沉疴之状。
这个部门,名为国事院,直接向我负责,用于集中分类处理各种国事。
国事院设立左右领院各一名,左右副领院各一名,国事院人数不固定,但最低不少于二十人,至多不超过三十人,为国事院员,另外各部,包括大汉中央银行行长、审理等人员,以及由我直接统属的寺、监、厅、局等主事人,全部纳入。
国事院下设政务厅,人员由历任大汉的王进行任职,同时还会设立其余部门,包含各行各业在内的事务厅。
如此,今后处理国事,可以快速进行处理,流程各方面也能比现在简化不少,却依旧没有减轻门槛。
这样一来,大汉的国事处理效率,必然能够进一步提升!”
这是朱高煦想了许久才想出来的,各部,不能成为各自的一言堂,加上大汉新设的各种职能部门,随着发展的加快,各种对接问题是真的出现了不少。
这次朱高煦也是想要将这些问题全部解决,组建一个全新的职能部门,用来提升朝廷的处事、执行、落实等等效率。
而这次进行的官吏排查,也是为了防止有的一些小衙门,他没有注意到的,成为了闲职衙门,以及各个职能部门出现的闲职官吏,这些都是会成为官吏沉疴的重要因素。
如今也趁着这个时机,他必须要进行排查才行,以免后面越积越大,处理起来都极为麻烦。
王玉听着这些,看向朱高煦的目光都有些呆滞,整个人无比的震惊。
他怎么也没有想到,朱高煦竟然说的是这样的事情。
现在他终于明白为什么会关乎大汉的未来了,这番改动,确实是相当于动根本,一个不好,大汉内部,恐怕要出现大问题。
其实这也是大汉变得强大之后带来的问题,如果还是之前最初那个大汉,要进行这个改变,可以说太容易了。
而随着基本盘的增大,越是大,做这样的改变就越难,也越危险。
王玉不断尝试自己压抑心中的悸动,但尝试了一番,发现却是徒劳。
因为朱高煦说的这些,不仅过于重大,而且还是他从未听闻过的。
是的,哪怕他回想历朝历代,都想不出可以对应朱高煦说的这些的,这完全就是在颠覆以往。
正是因为这样,他理解起来异常的吃力,但又不得不小心翼翼的去想。
朱高煦看着王玉,并没有去打扰,他知道自己说的这些信息量有多大,也知道如今王玉理解起来多吃力。
等了许久,王玉才缓缓出声。
“王爷,您可真的是让臣,又受惊了一次。
好些时间没有见王爷您做出这样的举措了,臣还以为都适应了,但没有想到,还是没有适应啊。”
王玉一脸的苦涩,他只感觉当初那种熟悉的感觉又回来了。
是的,就是那种,他本以为自己已经适应了朱高煦的节奏,结果朱高煦转头就给他来一个大的,让他震惊又难以理解的。
他本以为这种感觉已经过去了,当初的他,可是遭受太多这样的摧残了。
真以为他能够一直保持进步,跟上朱高煦的步伐是他主动的努力吗?
不是,很多时候都是被动的,被朱高煦给逼出来的。
不仅是他,许柴佬也是一样,自己的努力固然有,但被朱高煦逼出来的,也不少。
现在那种感觉,又再一次的出现了,并且带来的震撼,过了这么多年,依旧还是让他这么震撼。
王玉是真的佩服朱高煦这个脑袋,这些,在没有任何参考的情况下,到底是怎么想出来的?
同样都是脑袋,他的脑袋还比朱高煦大一点呢,但怎么他的就是不行呢?
这也是为什么有时候他们这些人夸朱高煦,朱高煦虽然不让他们夸,但依旧高兴的原因,因为他们是真的发自内心的佩服,一点都没有拍马屁的意思。
朱高煦看着王玉这幽怨的目光,瞬间笑了,笑得无比的大声。
“哈哈...哈哈哈....”
朱高煦也是觉得太过于熟悉了,王玉的这个神情,还是以前经常会出现,如今也已经有几年没有出现了。
这次又被他给逼出了这个神情,时隔几年再见到,朱高煦只感觉比当初还要让他忍不住。
笑了一会,见王玉的目光越发不善,最终还是又用了不少时间平复下来。
“王玉啊,你觉得如何?”
说起正事,王玉也恢复了正常,但嘴角的苦涩,依旧存在。
“王爷,臣才疏学浅,这其中许多,其实臣都没有能够理解。
但臣知道一点,那就是这个法子,一定可行!”
“为什么?”
看着无比坚定的神情,朱高煦一时都有些好奇。
其实他说的这些,无论王玉的意见如何,他都会实行下去的。
尽管实行下去后肯定还会遇到问题,但起码他还在,遇到问题正好可以将问题全部解决,为朱瞻壑留下这么一套制度。
朱高煦向来不怕有问题,他只怕没有问题,只怕问题没有暴露出来。
凡是出现的问题,在他这里都不叫问题。
王玉神情认真,肃声道:“王爷,其实很简单,因为从当初到现在,大汉走到如今,只要是王爷定下的重要国策,全部都没有错过。
以前也是同样的,王爷说出来的许多,臣都不懂,以前臣还会劝王爷要稳重,要保守,但王爷一次又一次的证明了,是臣这些人的思维跟不上王爷。
这次同样如此,这么重要的事情王爷既然提了出来,那么必然已经有了准备,有了具体的想法。
既然如此,臣建议尽快开始实行。
且哪怕真的到了最后没有成功,臣愿意站出来背负一切。
而凭借着王爷的威望与民望,正好可以吸取失败的教训,再次开始实行。
这些,王爷若是不做,后面也没有人可以做到了,因为我们都没有王爷这样的思维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