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本小说网 > 女生言情 > 大明:我朱高煦,海外立国大汉 > 第277章 高调的朱高燧,朱瞻基力谏朱棣

第277章 高调的朱高燧,朱瞻基力谏朱棣(1 / 2)

朱棣满脸的笑容,这是对朱高燧无比的欣慰。

之前他安抚了朱高燧这么多,就是为了在这里等着朱高燧呢。

这些日子朱高燧一直没有来找他,他还以为是自己的错觉,以为之前朱高燧表露出来的野心是他看错了。

如今朱高燧虽然来得有些晚,也算虽迟但到吧。

且抓的这个时机,也是真的好,正是朱高炽被他训斥,正要开始大清理之时。

朱棣看着朱高燧,欣慰道:“老三懂事了,知道为我,为国分忧了。

那些传闻,确实都是真的,老大在这件事上,也不赞成,幸好还有你在,还有你能帮我。

既然你都主动提出来了,那接下来这件事我就交给你来监督实行,你可不要让我失望才是。”

朱棣随即将在浙江推行新政的事情全部说来,包括后续的处理与进度。

变法有阻力,这是正常的事情,但变法也不会因为这些阻力而停下。

如今朱高炽依旧还有些不理解,既然朱高炽不行,正好让朱高燧来做。

朱棣很清楚,此刻的朱高燧很需要表现,为了得到那个位置,肯定会不惜一切的促使这件事完成。

只要朱高燧能够让这件事尽快落实下去,中途朱高燧哪怕杀一批,打压一批人他都能够接受。

新政闹了这么些时间,是时候该彻底确定了,让其他人彻底熄灭其他想法。

现在朱棣只要结果,只要能够达成新政推行的目的,就是一件好事。

他没有那么多的时间,去慢慢的做,如今只能下猛药。

朱高燧静静的听着朱棣说的话,此刻心头满是激动,尽管他在不断控制着,但激动的心让他的身子都微微有些颤抖。

他本来不过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说的,结果朱棣真的答应了,真的让他参与到国事中来了。

而这次让他负责这些,他甚至可以名正言顺的开始安插自己的人,对朱高炽的那些人,也可以先清理一部分了。

正式开始接手处理国事,这可是太子的象征啊,他等了这么久,如今总算是等到了。

这么一个机会骤然到来,朱高燧哪里还能忍得住。

“爹,我都知道了,您放心吧,我一定盯紧他们,今年之内,就将这件事在浙江彻底落实!”

朱高燧很清楚,只有这件事做得好,做得非常的漂亮,让朱棣满意,接下来他才算是真正稳定。

这件事要是做不好,其他的,他也可以都不用想了。

因为朱棣对他的失望,就注定他的前进之路断了。

朱棣看着朱高燧坚定的态度,更加的欣慰了。

有着朱高燧帮他盯着,他也可以放心了。

给朱高燧安排好这些,朱棣随即继续开始大明的变法大业之中。

而朱高燧则是高调的开始主持浙江的新政推进事宜,这让杨士奇等人纷纷大惊失色。

随着朱高燧开始入场,浙江各地几乎都开始掀起血雨腥风,朝中更是已经逐渐开始有人因为被朱高燧定性为怠政、不能及时推进进度,被朱高燧借机打入诏狱,逐渐让自己的人进入朝堂。

尤其是杨士奇等人,更是三天两头的被朱高燧训斥,让这些人彻底无法忍受,纷纷来到东宫。

“殿下,赵王利用手中权力,滥用私权,在大明如此关键的时期进行党争,置大明江山社稷于不顾,不能任由赵王如此任性胡作非为下去了,还请殿下为大明而虑,制止赵王吧!”

“你们跟孤说这些又有什么用,他是孤的亲弟弟,此事你们应该与皇上去说。

孤还有国事要处理,你们下去吧。”

朱高炽批阅着桌上的奏章,丝毫没有去理会杨士奇等人的述求。

这事其实不是他不想管,而是他已经早早的找过朱高燧了,但朱高燧根本就不听他的劝。

至于朱棣那里,他同样去过了,但朱棣让他不要插手,哪怕他跪地求情都没有任何用。

他也明白了,朱棣这是铁了心的要借朱高燧的手来将这件事彻底落实,因为朱高燧是真的无时无刻的不在盯着这件事。

也正是因为这样,各项事宜的推进都比之前还要更快了,每个人都怕被朱高燧借机给解决。

该劝的他也劝了,也反对过了,既然无用,他也不想掺和这些了。

杨士奇等人面面相觑,最终只得凝重退出大殿,随即纷纷告状到朱棣那里。

然而最终得到的,不过是朱棣的几句安慰,以及做好这件事之后会给赏赐的安抚,并当众不痛不痒的骂了朱高燧几句,就不了了之。

经过了这件事,朱高燧则是更加的高调,不断的压迫

而这一切,朱棣都在暗中看着,一些该保的人,朱棣都保了下来,而期间也挑了几个朱高燧安排进来做事很狂的人,也算是给朱高燧一个敲打。

这一日,朱棣正在与朱高炽商议着官员绩效考核法该怎么制定。

朱棣一时有些愁眉,这个绩效指标,不是那么好定的,每个地方的情况不同,重心不同,一些指标,也会有所不同。

想着这些,朱棣都后悔当初朱高煦提出这个法子时,他为什么要直接拒绝,那时候多问朱高煦几句,或许也能给他提供不少思路。

其实朱高煦的这个法子,也是根据张居正的考成法而进行延伸的,如今也是大汉所用的官员考核法。

大汉也是根据这个考核法,将官员逼着去做一些真正惠民、利民、发展地方的事情,以防止有人不做事。

尽管想要彻底根除一些弊端不现实,但这个法子可以同样也可以很有效的遏制那些人的出现,起码不会出现得那么明目张胆,起码即便出现了那样的官员,都得做点实事才行。

就在两人都有些忧愁时,一道身影匆匆出现在殿内。

“爷爷,爹,我回来了。”

“太孙回来了?好啊!看着憔悴了不少,营建北京,还有两个蒙古都司的事情,辛苦你了。”

朱棣激动的起身,仔细的打量着自己的好圣孙。

朱瞻基可以说是朱棣对大明未来的希望,因为今后大明能否真的强盛,并且超越历朝历代,就看他好圣孙朱瞻基的了。

朱高炽在一旁满脸笑容,只是眼中也有着些许担忧,他是真怕朱瞻基熬坏了自己的身子,毕竟他就是前车之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