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以不需要多大的才能,但基础又必须要有,可以补充到各地,尽快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。
也就导致这次科举的试题,不能太难,这两千多人,起码要保证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能够通过。
朱高煦沉思一会,随即看向王玉与陈治平。
“治平,科举的事情,王玉已经说得很清楚了,就这样做,你与王玉要协调好,确保学子的衣食住行,但同时也要按照标准来。
待做出标准后,你要提前与各地学子说清楚,若是不按照标准来的,朝廷将不会给予补贴。
另外科举的时间,就定在明年十月初一,这个消息要通传天下,使得每个人都知晓。
此事宣传司也会配合宣传,务必要让大汉的每一个百姓,都知晓这次的盛事!”
“臣遵旨!”
王玉与陈治平激动的应下,大汉第一次真正的盛事,作为制定人之一以及参与的他们而言,是非常兴奋的,因为这代表着大汉真正的崛起,代表着大汉的底蕴,正在逐渐形成。
一直困扰大汉人手不足的核心问题,也将会逐渐被解决,怎么能不让他们高兴。
想想前面几年过的苦日子,他们是真的把几十年的苦都在这几年吃了,总算是迎来了一个好的结果。
朱高煦同样畅快的笑着,之前一直依靠大明,想要从大明要一点读书人过来,没有人瞧得上他的大汉,都以为来这里相当于被流放,还是被流放海外。
如今,总算是拨开云雾见月明了,总算是走出来了。
待心情平复下来,朱高煦看着陈治平,肃然开口。
“治平,试题的事情,你负责牵头,教育部联合国子监、翰林院一同出题。
这次的试题,要紧跟实事,同时要以地方治理为核心,兼顾思想与思维,经义的试题,也要有,但需要控制。
参与的人要严格把关,可不要发生考试还没有开始,试题就泄露的事情出来。”
其实大明科举的试题,与满清时期并不一样,准确来说,和乾隆之后的科举不一样。
满清乾隆之后,科举的试题都是围绕着四书五经,将读书人控制在八股文里,根本没有什么实用的题。
但在大明不一样,四书五经什么的,要学,也会考,但已经不仅仅只是四书五经的范围了,还会将国政之中的一些问题,挑选纳入试题之中。
而且即便是四书五经上的知识,都还不是死记硬背能够做出来的,因为出的试题会是其中一段让你怎么看,这个时期科举更看重的是考试人的想法与思维。
这也就是正儿八经通过科举的人,只要是能够进入殿试的,都是佼佼者,都可以说是栋梁之才了。
有时候甚至还会出现与兵事相关的试题,比如周边的局势看待,兵形势等等,都是容易出现在试题之中的。
在科举之中能够脱颖而出的人,可以说都是除了自身勇武外的五边形战士。
而要是放在汉、唐时期,那就不是五边形战士了,而是六边形全能人才,上马能征战四方,下马能治理一方。
汉、唐时期主要是因为世家,世家教导出来的人,优秀那是真的优秀。
那个时期的知识分子,那是要么你听我讲道理,我再从你身上碾压过去,要么我先从你身上碾压过去了,再来跟你讲道理,左手拿书,右手提剑,君子六艺,是一样不落。
虽然世家有很多毛病,但在人才培养上,是真的巅峰,文武全能。
可惜经唐之后,基本看不见什么世家的影子了,而人才的培养,也从文武全能变了,不再是六边形,只有极少部分人,依旧还能成为六边形全能人才。
就像现在的大明,那些文官,哪个有本事穿着盔甲提着剑上阵杀敌的?
于谦算一个,可惜于谦如今在他的大汉了。
“王爷放心,臣知道了,只是臣还有一个问题,需要王爷决定。”
陈治平没有丝毫异议,朱高煦说的试题,其实与大明科举的试题相差不大,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,更加重视实事,也就是更加重视实务,而不是只看文章与见解。
现在大汉整体都是务实之象,什么吟诗作对的,目前是真的无比稀少,因为只要有些才能,都被用了起来,而到了任上,哪有什么时间给这些人吟诗作对。
“还有什么事?”朱高煦顿时疑惑了,他都想不到还有什么问题。
王玉同样看向陈治平,脑海中也在不断思考着科举的事情还有哪方面的疏漏。
陈治平当即说道:“王爷,那就是如果有大明而来的学子,该如何对待?要不要让他们参加科举?
臣了解过,大明来到大汉的读书人虽然很少,但还是有一些,还请王爷指示。”
朱高煦闻言也是沉思了起来,来到大汉的大明学子,之前王玉也跟他说过,多是来自广东、福建,以及珠崖等地,浙江几乎没有,其他地方更是不要想了。
但即便是广东、福建、珠崖等地过来的,也是非常的少,而且学的情况而言,也是各有不同。
片刻,朱高煦肃然开口。
“大汉的科举,早早就有制度,必须从大汉省学毕业才可参加科举。
制度就是制度,不能去破除。
大明而来的那些学子,若是想要参加科举,可以破格让他们通过考试进入府学、省学学习,待从省学毕业后,才可参加。
今后所有人都一样,不从省学毕业者,不可参与科举,大汉官员,必须根据科举来选定。
除非做出巨大贡献者,方有例外,如若不然,不允!”
不通过科举有其他渠道为官的口子,朱高煦不能开,一旦开了,对普通学子而言,极为不利。
因为只要有口子,那么总有人会利用那个口子,口子就会越来越大。
科举制度的权威,他必须要确立,确保科举的绝对地位。
大明来的学子又怎么样?
到了大汉,就必须遵守大汉的规矩,并不是从大明而来就能高人一等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