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即脱欢带着也先来到鞑靼部残兵面前,看着如今不过两千骑,也没有去多想。
他很清楚,鞑靼的残兵绝对不止这一支,如今在火里秃麻部等部的下场帮助大明下,肯定有一部分残兵进入了吉利斯与巴林之地。
脱欢并没有抵触这两千瓦剌残兵,哪怕之前他们彼此攻杀,但脱欢更加明白,此时此刻,他更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,用来对抗大明。
在脱欢接受鞑靼残兵后,又拿出仅存的部分粮食分了下去,鞑靼部的人随即也给了脱欢一个惊喜,那就是鞑靼部带出来了上万部众,一同全部并入瓦剌。
瓦剌与鞑靼,也在这一刻正式被脱欢统一,虽然这种统一方式很别致。
休整一会,脱欢在一块石碑上刻下:我们一定会杀回来的!
随即脱欢毫不回头,带着两万多人骑兵径直往白帐飞奔而去。
朱棣营地,朱棣的风寒依旧没有好转,
朱棣是真的对这里放心不下,不将所有事情安排好,他绝不返回。
朱高燧见朱棣的病症,无比的皱眉,又派人向朱高煦传去消息,并且开始让自己的心腹随时做好准备,自己则是时刻关注着朱棣的病。
重伤的朱瞻基在好转不少后,突然收到朱棣带来随军征战负责后勤文官传来的信,直到这时,朱瞻基才知道朱棣染了风寒。
朱瞻基当即向朱高炽传去加急情报,又带着心腹不顾自己的伤势,赶往朱棣行营。
大明京城,东宫。
朱高炽坐在上方,不断批阅着奏折,他已经几天没有合眼了,整个人此刻显得虚弱无比,黑眼圈极为浓郁。
其实哪怕是他休息的时候,睡眠时间都严重不足。
可以说从朱棣出征的三个月之前,一直到现在,朱高炽本就不多的休息时间,更少了,一直忙着处理各种事宜。
这时杨士奇缓缓走了进来。
“禀太子,这一批调集的物资,已经出发。”
朱高炽闻言,放下手中的折章,双手揉着额头。
“这些物资还不够,皇上要在草原多地建城,设立卫所,成立东、西蒙古都司,即便有着一部分瓦剌与鞑靼的资源,但还需要不少。
这件事你务必要盯好,如今皇帝率军彻底解决大明的边患问题,已经耗费如此之多,不可半途而废,不然,之前的所有付出,都将化为泡影。
我告诉你,物资要是出了问题,无论是谁,从孤往下,全都跑不了,也要告诉
朱高炽此刻没有半分心慈手软,在这个紧要关头,他决不允许出现任何意外,破坏了大明的百年基业。
其实到如今,大明上下,都是团结一致的,
不仅是因为朱高炽监管极为严格,更是因为消灭瓦剌与鞑靼的功绩太大了,上至朱棣,下至他们,都有一份功劳在里面。
若是寻常那样,他们恐怕还会在暗中做些事,但偏偏这个功绩太大,朱棣哪怕亲征,也吃不完,足够他们喝点汤了。
这次朱棣亲征,特意没有带杨士奇这些内阁的人,就是朱棣也清楚大明内部的压力也很大,特意留下来帮朱高炽分担的。
杨士奇当即躬身拱手。
“请太子殿下放心,不会有一人敢在这个时候对物资伸手!”
朱高煦点点头,越发感觉有些头晕脑胀的他,想要站起身出去透透气,然而刚起身,却是一阵天旋地转。
下方的杨士奇看着朱高炽直接晕倒,顿时整个人都急了。
“太子殿下!”
“来人!传太医!”
不知多久,朱高炽迷迷糊糊听到抽泣声,睁开眼,便是看见了太子妃张妍梨花带雨的模样。
张妍看着朱高炽醒来,当即擦干泪水,扶着朱高炽起身。
“我刚才被粉尘眯了眼,你没事就好,没事就好。”
以往时常念叨朱高炽的张妍,却是没有再念叨,其实不仅这次,自从朱棣出征后,张妍都基本没有念过朱高炽,只有心疼。
朱高炽挣扎起身,他知道张妍心中的担忧,此刻他也无心在意这些。
“我昏迷了多久?”
“半日,太医说,让你好好休息,不可再过度劳累。”
朱高炽看着张妍还是没有忍住说出这些话,只是拍了拍张妍的手,还是坚持下床。
“不能休息啊,我若是休息了,大明天下,就彻底乱套了。
老爷子那里等着物资,天下的百姓也需要安抚,稍有不慎,有损大明基业。
你去将折子都拿过来,我就在这里看了,也省得跑一趟。”
张妍听着这些,眼眶霎那间逐渐红润,想要说什么,最终什么也没有说出来。
朱高炽的身体问题,她其实比任何人都要明白,这段时间,太医明确都说了,折损阳寿,朱高炽要是再不静心调理,病情也会恶化。
但她同样知道如今的艰难,大事小事都压在朱高炽肩上,她也同样清楚这次朱棣北征,大明付出的代价。
正是因为明白这些,张妍从来没有念叨过朱高炽一次,后宫内廷的事务,她也从不让朱高炽操心,就是不想再给朱高炽增加负担。
“你先吃饭,吃好之后我就给你带来。”
张妍话语哽咽,转过头去泪珠不断落下,给朱高炽准备吃饭的碗筷。
朱高炽心中一叹,简单吃过一些,本就不多的饭量,如今是更少了。
张妍看得无比心疼,更加担忧了,但始终没有劝阻朱高炽,只得去将奏折给朱高炽拿来。
朱高炽看着张妍的背影,心中很是愧疚,但也没有解释,他相信张妍能够理解,如今的他,别无他法。
身为太子,大明的担子,他就必须得挑起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