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他没有想到,所有人,全部都在反对,反对再度提升匠人地位,反对工院的设立。
尤其是拿出来的理由,反驳都很难,那一句若是为了做官丧失铸造火器之心,他既没有办法否定,也没有办法肯定。
朱高炽非常清楚一点,那就是他只要和这些人辩论这点,他就输了。
这个点就是胡俨放出来的圈套,只要开始争论,方向就会偏移,并且还会牵扯出更多的问题,逐渐陷入自证之中。
朱高炽自小也是深受儒家熏陶,这些人是什么想法,他还能不清楚?
朱高炽看着这些人,缓缓开口。
“你们应该知道,汉王的大汉国,已经出现了更好的火枪与火炮,而大明为大国,为宗主国,更是上国,却是连汉王的汉国都比不上,你们可知其中危险?
火器的重要性,直接决定了大军的战力,明军两次征伐蒙古,先打鞑靼,再伐瓦剌,火器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。
现在大明的火枪射程不过一百米,而汉国的火枪却是达到了一百三十米的射程。
大明的火炮连一千米的射程都不到,汉国的火炮却是达到了一千五百米。
若是今后两军相遇,明军的火器够不到汉军,汉军却是能够在没有接触的情况将明军击败,你们可有想过后果!
到那时,大明上国的威严与尊严,将会颜面尽失!”
“设立工院,只是为了让大明能够有更多的人才储备,他们不会做官,他们的归宿就是为大明制造出更好的火器。
不然到时火器落后,一旦与汉国对抗,难道让你们去上战场吗?”
朱高炽没有丝毫退让,直接正面钢了起来,朱高炽只抓一点,那就是大明的火器比朱高煦差太多。
一旦朱高煦有想法,大明就会不敌。
而大明的尊严与颜面,这些人同样看得很重,可以说深受儒家熏陶有好有坏。
最后说出了工院设立的目的,哪怕他已经说了一次,但他依旧换个说法再说一次。
然而朱高炽话音落下,黄淮当即站了出来。
“太子,汉王的汉国不过乃弹丸小国,纵然火器领先大明,但也不过是暂时的。
如今朝廷给这些匠人的待遇,已经提升很多了,并且朝廷还给予了大力支持。
臣等是担心一旦给的太多,会让他们反而产生更大的欲望,这对大明而言,反而不利。
匠人的传承到如今,自有他们的体系,如今只需要维持好这套传承体系便是,又何须投入大量钱财与人力,设立工院。
现朝廷四处需要银子,该当省则省才是。”
朱高炽看着这些人又换了一个说法继续反对,他都有些恼怒了。
朱高煦的汉国是弹丸小国?
确实没有错,但朱高煦已经在开始开疆扩土了,尤其是汉国的人口虽然依旧无法与大明相比,可一旦朱高煦的火器领先太多,哪怕朱高煦攻打大明,大明都会没有反制的手段了。
不过唯一让朱高炽好受一些的,就是这次杨士奇、杨荣并没有再出言反对,虽然也没有赞同他,但朱高炽依旧看到了希望。
东宫殿内,一时爆发了激烈的争吵,然而到最后,依旧没有能够定下,只能不了了之。
当其余人离开后,杨士奇走在最后面。
“太子,工院的设立,即便数目控制得很少,但过于操之过急。
如今即便以其他名义,也很难实行,太子不妨再等等。”
杨士奇随即离开,朱高炽一个人思考许久,回过神来。
“工院的设立,是必然,谁也阻止不了!”
朱高炽无比重视工院,重视火器人才的培养,虽然这是因为有朱高煦在前,被朱高煦所逼,但如今的朱高炽,确实无比重视。
朱高炽不再去想,随即又准备了一番,准备出门去往官驿,与张谦将所有事务定下来。
还没有走出去,太子妃张氏就端着饭菜走了进来。
“这次怎么争吵得这么激烈,你多注意一些,快来吃饭吧。”
张氏并没有问太多,只是提醒一下朱高炽。
后宫不得干政,这是铁律,除非是和朱高炽私下时可以问一问,亦或者朱高炽主动说。
朱高炽看着桌上的饭菜,简单的吃了一点,就匆匆的走了。
张氏看着桌上剩下的饭菜,满脸忧愁,朱高炽的食量,如今是越发有些不如之前了。
官驿内,张谦正坐在房内思考着今天的事情,就在这时,房门突然被打开。
张谦看过去,顿时站起身来。
“外臣参见太子。”
“无需多礼,坐。”
张谦起身从容坐下,如今朱高炽这么快就来了,他心中已经猜到是为什么来了。
朱高炽看着张谦,缓缓开口。
“孤清点了府库,汉王所要的粮食与物资有些多了,大明只能提供一部分。
汉王应该知道的,大明要对瓦剌与鞑靼用兵了,也是需要粮食与物资的时候。
但汉王是孤的亲弟弟,孤这个当兄长的,必须要帮才是。
孤另外寻找了商人,到时不足的部分,你便向那些商人购买,可以凑齐所需物资。
不过那些商人的价格,会比较贵,这也是没有办法,朝廷也无法去无缘无故管束他们。
朝廷给的那部分,仍旧按照皇上所说的价格给你们,这个放心。
另外人口迁移的事情,皇上与孤都同意,一百万人可以迁移过去。
你回去后与汉王说清楚,大明的人口也没有多少了,北地也需要迁移人口过去,今后在这方面,大明也无法再帮助了。
百姓迁移的事情等粮食与物资的交易完成后开始,你可接受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