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本小说网 > 女生言情 > 大明:我朱高煦,海外立国大汉 > 第160章 被朱高煦刺激到的朱棣,朱棣的目光逐渐靠向东欧!

第160章 被朱高煦刺激到的朱棣,朱棣的目光逐渐靠向东欧!(2 / 2)

朱高炽很心累,摊上这么一个皇帝老爹,他现在都想撂挑子不干了,一天就给他增加负担。

如今大明的事务已经太多了,朱棣这么整下去,他是真的要被累死。

朱棣闻言,依旧不死心的看着朱高炽。

“老大,交趾那里咱想过了,之前不是没有官员过去吗?

后面咱就强制安排,咱就不信了,还真没有愿意过去,大明不缺人,更不缺少想要做官的人。

至于钱粮,都集中在原本那些富裕的人手里,咱这次就从那些人手里将这些钱粮拿出来,用来安抚交趾百姓,平息各地反复的叛乱。

至于大明对外的出兵,不用那么多人,咱打下之后,就用那些小国的人给咱运送物资,无非就是派军看着点罢了。

而且还可以就地补给,难道还凑不出大军所需的粮食了?

这样大明就节省下来大量花销,咱还可以给大明带来钱粮,怎么不合适了?

而且咱又不是要带多少人出去,每次就带十万军,有了新的火绳枪与火炮,有这些火器在,十万大军足够了。

甚至待这些全部装备大军后,到时甚至还用不着十万大军,咱带着三五万神机营,再带两三万骑兵,足以应对任何敌人了。”

说到这里,朱棣神情一缓。

“老大,咱现在年纪大了,没有多少年了,你让咱完成这最后一项功绩,你得让咱下去了能去见你爷爷啊。

今后这大明交到你手上,咱将大明外面的威胁全部彻底铲除,你也可以更好的治理大明,这是好事,如何?”

朱高炽听得头皮发麻,朱棣这是铁了心的要这样做了啊,还不断的给他画饼。

朱棣说的这些,在他看来,就没有一个字是能信的,现在他只要松口,将来指不定要出大事。

然而朱高炽也在认真的思索着,以朱棣如今的年纪,等到这次出兵瓦剌与鞑靼后再休养生息十年,朱棣哪怕想出去造,似乎也真的没有多少时间了。

想到这里,朱高炽认真的看向朱棣。

“爹,您要这么做,儿子可以答应,一定为爹监国大明,不出乱子。

但我有一个条件,那就是还请爹能够做到之前说的,这次出兵后,让大明休息十年。

十年后,爹您再出兵,儿子一定全力支持!”

“十年不行,时间太长了,五年,咱答应你五年!”

朱棣想都没想就拒绝了,十年时间,他哪有那么多时间?

这只不过是之前用来安抚朱高炽的罢了。

朱高炽一听,也不恼,他早就预料到朱棣会反对。

“爹,十年太短,不足以让大明恢复,还要再多几年,不然到时大明天下糜乱,我们一家就是大明的罪人了!”

朱棣听后,一时也有些沉默,他知道朱高炽有些夸大,但大明也的确不能乱,不然哪怕疆域多大,他都无颜去见朱元璋。

朱棣沉思片刻,威严的看向朱高炽。

“那就七年,不许再言,这次出兵后,咱答应你休息七年,七年后,咱再出兵!”

朱棣直接定了下来,完全不给朱高炽商量的余地。

朱高炽也不再说,七年休养生息,勉强也够了,而且到时远征,哪怕就是十万军,一次远征也需要几年,朱棣也折腾不了几次了。

而至于交趾,朱高炽没有去提,显然是默认了朱棣说的,他对那个地方有意见也不是一天两天了,朱棣要这样去做,正好为大明适当解决一些困扰。

两人又商议了许久,最后朱高炽才离开。

直到朱高炽下去,朱棣这才看向一旁好像走神的朱高燧。

朱高燧确实在走神,他见证了刚才朱棣与朱高炽的对话,他发现,大明以后的变化,恐怕会有点大。

“老三,咱有一个任务要交给你,你帮咱完成,如何?”

“爹你说,我一定办好!”

朱棣看着朱高燧回过神来,来到朱高燧近前。

“老三,咱知道你和老二关系好,这次的事情,等老大和张谦那里谈好了,你也可以告诉老二。

但咱只有一个要求,那就是你要跟老二说清楚,大明现在很艰难,咱要出兵鞑子,不仅缺钱,更缺火绳枪与他那个神威大炮。

你悄悄告诉老二,老大跟咱说,大汉国是大明广南布政司,需要上交赋税,但是被咱阻止了。

咱为了他都这样做了,他是不是也得对咱有点表示?

他不是在种植棉花吗,你传话给老二,让他出点钱,给咱多造一些火绳枪以及神威大炮,还有棉花,也给咱运送一些过来。

明军需要过冬的物资,棉花必不可少。”

“老三,你要知道,咱是最喜爱你的,你和咱很像。

如今老大要监国,老二出海了,就你能够帮咱了,你会帮咱吗?”

朱高燧看着朱棣,心头一时无比复杂,这些话,他只感觉是那么的熟悉,之前朱棣对朱高煦,好像也是这么说的吧?

尤其是什么朱高炽说的让广南上缴赋税,他刚才可就在旁边,朱高炽压根就没有说过,结果朱高炽还得背这个锅。

但此刻朱高燧无心去顾及这些,他很清楚,朱棣都这样说了,最好应下,并且做到,不然后果难以承受。

“爹,我一直都是站在爹你这边的,这件事儿子一定用心办好!”

朱高燧不敢说能不能做到,但这次他真的必须要这样做了。

至于朱高煦那里,这次他是没有办法顾及了。

看着朱高燧下去,朱棣缓缓笑了。

“老二,咱很想看看,你还能给咱什么惊喜,你大汉国能够做到的,大明同样可以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