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棣最大的心愿就是想要为大明解决北方的鞑靼、瓦剌、阿鲁台这些鞑子,再加上他大力推行的永乐大典编撰,他才认为自己下去后可以坦然面对朱元璋了。
朱高炽如今的作用就是帮他监国,处理国政,为他解决大军出征的后勤补给。
他既希望朱高炽有权力,因为毕竟是大明太子,以后要接他的班,但又不希望朱高炽权力过大,毕竟他还在呢。
如今朱高炽在朝堂的话语权大,那么军权,他是绝对不会容许朱高炽去沾的,这是他的底线。
如今任用的谭忠、陈恭,都是他为了掌控军权而提拔任用的。
就在这时,朱高燧缓缓走了进来。
“爹,我来了。”
“让你做的事做得怎么样了?”
朱高燧躬着的身子听着这话,顿时站了起来,满脸的气愤。
“爹,您是不知道,山东遭遇大旱,百姓。
而那两个知府,都是因为被太子提拔起来的,朝中也没有人说这事,要不是儿子让锦衣卫去查,根本就不知道。
还有朝中的一些人,竟然在暗中收受商人贿赂,给商人行方便,以及和地方官员坑壑一气,他们这是一点都没有将皇上您放在眼里呢。”
朱高燧不断地控诉着,显得对朱高炽很是不满,话里话外,这些人全部都是朱高炽提拔,或者是从太子府出来的官吏。
朱棣看着朱高燧的表演,静静的听着,脸色没有丝毫变化。
见朱高燧的声音越来越小,最后停下跪在地上,朱棣来到朱高燧身前。
“老三啊,自你打小,咱就疼爱你,你是知道的,咱如今难啊。
老二走了,出海了,咱想北征,没有个帮忙的人手就算了,老大一直劝咱不要北征,。
如今咱可以说话的,就剩下你了啊,以后咱就全靠你来帮忙了。”
朱棣手放在朱高燧肩上,朱高燧缓缓抬起头,目光无比坚定。
“爹,孩儿最听爹的话了,之前是孩儿不懂事,做了那样的事,孩儿一直站在爹这边。”
朱棣目光满意,站起身来,双手叉腰。
“锦衣卫既然查出来了,就将这些人拿了吧。
让他们知道,朕如今还在呢,大明当家做主的,还是朕。”
朱棣目光锐利,但心中却是感到无比心累,当初他不同意朱高煦出海,也是有这方面的顾虑啊。
现在朱高煦不在了,对于那个表面唯唯诺诺的好大儿,他不得不防了。
朱高燧听得心头一凝,但面上逐渐浮现出冷笑,他不是朱高煦,他与朱高炽,依旧还是不和的。
长久以来的恩怨,不是几句话就能消除的。
正当朱高燧准备退下去时,一太监举着一封书信匆匆小跑着进来。
“皇上,汉王爷的书信传回来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