京城的朝阳刚越过宫墙,礼部尚书便急匆匆地赶往御书房——于阗国使者带着“朝贡使团”抵达城外驿站,贡品清单上列着玉石、良马、香料等物,言辞恭敬,却在递呈的国书中隐晦提及“愿与大乾共抗西境蛮族”,实则暗藏试探之意。
皇帝召集百官议事,御书房内气氛微妙。于阗国是西域强国,多年来与大乾井水不犯河水,如今突然遣使,恰逢萧承煜逃亡西域,不得不让人怀疑其真实意图。
“陛下,于阗国此番朝贡,诚意可嘉。”礼部尚书躬身道,“若能与于阗国结盟,西境蛮族便不足为惧,陆辰也可专心应对江南之乱。”
不少官员纷纷附和,唯有陆辰站在队列中,神色沉静。他看着国书末尾“愿借大乾军器图样一观,以增强抗蛮之力”的字句,心中冷笑——于阗国素来擅长锻造,何来借图样之说?分明是想打探大乾的军事实力,尤其是蒸汽机甲和火绳枪的底细。
“陛下,臣以为,于阗国此行绝非单纯朝贡。”陆辰出列躬身,“萧承煜逃亡西域,于阗国此时遣使,恐是与萧承煜有所勾结,欲借朝贡之名,窥探我国军事实力,为后续联军南下做准备。”
“镇北王此言未免太过武断。”国师派系的御史大夫立刻反驳,“于阗国与萧承煜素无往来,怎会勾结叛逆?何况,西境蛮族蠢蠢欲动,于阗国若愿结盟,对我大乾百利而无一害。”
陆辰早有准备,取出一份密报:“陛下,这是西境守军传回的情报。于阗国近期在边境集结兵力,囤积粮草,且有使者与萧承煜的残余亲信接触。所谓‘借军器图样’,实则是想仿制我军火绳枪与蒸汽器械,增强自身战力。”
他顿了顿,进一步分析:“于阗国地处西域要道,掌控丝绸之路,素来野心勃勃。若让其获得我军技术,再与萧承煜联手,西境防线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,届时不仅北境、岭南受扰,中原腹地也将岌岌可危。”
皇帝接过密报,脸色渐渐凝重。他虽猜忌陆辰,但也清楚西境的重要性。若于阗国真与萧承煜勾结,后果不堪设想。“那依陆辰之意,该如何应对?”
“回陛下,”陆辰从容答道,“其一,厚待于阗国使者,假意应允结盟之事,拖延时间,使其放松警惕;其二,拨款加固西境防线,修缮城池,增派守军;其三,加快火绳枪的量产与训练,提升北境军战力,形成威慑;其四,派使者前往西域其他诸国,分化瓦解于阗国的联盟计划。”
他提出具体数额:“恳请陛下拨款三百万两白银,用于西境防线修缮与火绳枪量产;同时允许北境军扩招五千人,专门组建火绳枪营,由陈武负责训练。”
御史大夫再次发难:“三百万两白银并非小数目,北境军已达三万之众,再行扩招,恐生尾大不掉之患!”
“陛下,”户部尚书上前附和陆辰,“西境安危关乎天下,三百万两白银虽多,但相较于西境失守后的损失,不值一提。且北境军扩招后,可由朝廷派遣监军,确保兵权可控。”
兵部尚书也道:“火绳枪威力无穷,若能批量列装,西境防线将固若金汤。陆辰将军熟悉军务,其提议可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