雁门关的清晨,带着几分寒意。城西的粮仓外,几名士兵正搬运着粮食,准备分发到军营与百姓家中。近日,朝廷拨付的一批赈灾粮终于抵达,虽数量不多,却也能缓解不少压力。
陆辰站在粮仓门口,看着士兵们忙碌的身影,心中已有了盘算。萧承煜迟迟找不到他的把柄,必然会催促孙奎尽快行动,而赈灾粮,就是引蛇出洞的最好诱饵。
“张顺,你去告诉孙奎,让他负责赈灾粮的登记与分发,务必做到账目清晰,不得有半分差错。”陆辰对后勤官张顺吩咐道。
张顺有些疑惑:“王爷,孙副将……他毕竟是前监军的旧部,让他负责赈灾粮,会不会出问题?”
“正是要让他出‘问题’。”陆辰低声道,“你按我说的做,暗中记录他的一举一动,尤其是账目往来,若有异常,立刻禀报。”
张顺虽不解,却还是领命而去。
孙奎接到命令时,心中又惊又喜。他正愁找不到机会向萧承煜表忠心,负责赈灾粮分发,简直是天赐良机——只要克扣一部分粮食,就能当作“投名状”交给萧承煜,还能借此栽赃陆辰,说他私吞赈灾粮。
当晚,孙奎便悄悄叫来心腹,在粮仓内偷偷克扣了两成赈灾粮,藏在粮仓后的隐秘地窖中。随后,他连夜写了一封密信,派人送给萧承煜的心腹李修,告知他克扣粮食的事情,并约定三日后在城外的破庙见面,将粮食交给李修,同时汇报军营的动向。
他不知道,这一切都被陆辰安排的暗哨看在眼里。张顺更是将粮食的出入账目记得清清楚楚,孙奎克扣粮食的数量、时间,都记录得明明白白。
第二日,赈灾粮开始分发。百姓们拿着粮袋,有序地排队领取。轮到柳家村的张老栓时,他接过粮食,掂量了一下,眉头皱了起来:“官爷,这粮食怎么比之前说的少了些?是不是称错了?”
负责分发的士兵是孙奎的心腹,不耐烦地说:“哪有什么错?朝廷就拨了这么多,能给你这些就不错了,别挑三拣四的!”
张老栓愣了一下,心中满是疑惑。周围的百姓也纷纷议论起来,不少人都觉得领到的粮食比预期少。消息很快传开,军营里的士兵也开始私下议论,猜测是不是有人克扣了赈灾粮。
陆辰得知消息后,没有立刻发作,只是让人“无意”中透露:“听说这次赈灾粮分发是孙副将负责的,账目好像有些不清楚,会不会是……”
这话很快传到了萧承煜的耳朵里。他心中一喜,以为终于抓到了陆辰的把柄,立刻让李修去查。李修派人打听后,回来禀报:“殿下,据说是孙奎克扣了赈灾粮,还派人给您送了信,约定三日后在城外破庙见面。”
萧承煜眉头一皱:“孙奎?他怎么敢擅自克扣粮食?万一被陆辰发现,岂不是会连累我们?”
“殿下,或许孙奎是想借此向您表忠心,顺便栽赃陆辰。”李修说道,“不如我们先去见他,看看情况,若是能拿到他克扣粮食的证据,既能控制他,又能借机弹劾陆辰私吞赈灾粮,岂不是一举两得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