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把这些你眼睛真正能看到的、耳朵能听到的、心里能感受到的、充满生命力的真实场景写进去,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能打动人。因为这些场景是具体的、鲜活的,能让听众在脑海里‘看见’画面,而一旦有了画面,音乐就有了灵魂,自然能住进人的心里。”
张捷站在原地,顺着陆砚辞的话,再次望向那片稻田。此刻的稻田,仿佛被注入了灵魂——金黄的稻穗在风中摇晃,像是在和他打招呼;蜻蜓在稻穗间穿梭,像是在跳一支优美的舞;孩子们的笑声在田野间回荡,带着无忧无虑的快乐。那些原本在他脑海里模糊的意象,瞬间变得清晰起来,仿佛有无数灵感在他心头涌动。
“对啊!我怎么没想到呢!”张捷猛地一拍大腿,眼中迸发出惊喜的光芒。他慌忙掏出手机,手指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,却飞快地在屏幕上敲打起来,嘴里还不停喃喃自语:“‘风推着麦浪跑,稻穗晃着脑袋笑’……‘蜻蜓点过稻叶尖,翅膀沾着光’……‘孩子们追着影子跑,踩碎一田稻花香’……‘夕阳把天染成橘,蜻蜓歇在稻穗梢’……”
他一边念,一边抬头看向陆砚辞,眼神里满是期待:“老师,您看这样写,是不是就有画面感了?听众听到的时候,就能想到这片稻田的样子!”
陆砚辞看着他兴奋的模样,脸上露出了赞许的笑容,他轻轻点头:“对,就是这样。音乐不仅仅是用来‘听’的,更要让人‘看得见’。当歌词里有了具体的场景,有了鲜活的细节,就像给音乐配上了一幅画,听众能跟着旋律走进画面里,这样的音乐,自然能被人记住,能打动人心。”
张捷用力点头,眼睛里闪烁着顿悟的光芒。他低头继续在手机上修改歌词,手指敲击屏幕的声音越来越快,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灿烂——困扰他许久的瓶颈,在陆砚辞这一番“点石成金”的点拨下,瞬间烟消云散。
而此时,节目直播的弹幕早已被观众们的留言刷屏,密密麻麻的评论如同潮水般涌来:
“原来好的歌词是这么写出来的!不是堆砌辞藻,而是写眼睛看到的真实场景,学到了!”
“天呐!陆先生这才是真正的创作指导吧!没有晦涩的理论,只用眼前的稻田做例子,一下子就点透了!”
“张捷也太幸运了吧!能遇到陆先生这样的老师,一句话就打通了创作的任督二脉,这就是降维点拨啊!”
“瞬间开窍的感觉!我之前写东西也总爱用抽象词,现在终于知道问题在哪儿了,以后要多观察生活!”
“看着那片稻田,再听张捷念的歌词,真的一下子就有画面了!这才是《麦浪》该有的样子!”
午后的阳光依旧温暖,稻田里的微风依旧轻柔,张捷低头专注地修改着歌词,嘴角挂着抑制不住的笑容;陆砚辞则重新拿起小锄头,继续打理菜畦,动作依旧轻柔而专注。这一幕简单而温馨的画面,不仅让张捷突破了创作瓶颈,更让屏幕前的观众们感受到了创作的真谛——真正的灵感,从来都不在空洞的想象里,而在脚下的土地上,在眼前的风景里,在那些充满烟火气的真实生活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