写完后,他又反复读了三遍,觉得这个板块既符合“自然交流”的原则,又能顺理成章地创造嘉宾与陆砚辞接触的机会——比如黄垒擅长厨艺,可以邀请陆先生品尝家常菜,聊聊食材的处理;如果有擅长书法的嘉宾,更能直接与陆先生探讨书法技巧,让他自然展露笔锋。这完全契合了林舟“顺其自然”的要求,甚至能让观众通过这些日常互动,更立体地认识陆砚辞,而不是单纯的“身份揭秘”。
紧接着,他打开工作群,手指在屏幕上敲击,发出一条紧急通知,语气严肃而坚定:“各位同事,紧急通知!从即刻起,所有拍摄团队注意:1.所有关于陆砚辞先生的拍摄素材,无论时长、有无台词、是否清晰,均需单独建立加密文件夹,命名为‘YL素材-重点’,每段素材末尾需标注拍摄时间、场景及内容概要;2.重点捕捉能体现其专业技能、生活态度的细节,例如:写字时的手腕动作、对农具\/食材的处理手法、对艺术\/生活的随口点评、与村民交流时的神态等,哪怕是一个眼神、一个手势,都严禁遗漏;3.剪辑组需安排专人负责该文件夹素材的整理与备份,后续剪辑时,这些素材将作为核心内容重点打磨,具体用途后续统一说明。”
消息发出后,工作群里瞬间炸开了锅:
“!!!王导这是要搞大事情啊?陆先生的素材这么重要?”
“‘YL素材’?YL是哪位?难道是陆先生的名字缩写?”
“之前就觉得陆先生不简单,现在看来是真有料!”
“收到!保证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!”
群里的成员纷纷回复“收到”,并好奇地追问原因,甚至有人私信王磊打探消息,但王磊都没有回复,只是在群里补充了一句:“具体情况后续会统一说明,现在请大家严格按要求执行,这关系到节目的最终效果,辛苦各位!”他知道,现在还不是公布真相的时候——一来要保护陆砚辞,避免消息提前泄露引起骚动;二来要等到“时机成熟”,让揭秘的过程更具感染力。
做完这一切,王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,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下来,他靠在木椅上,感觉后背已经被冷汗浸湿。他站起身,走到房间角落的行李箱旁,蹲下身,小心翼翼地拉开行李箱的内侧夹层——这个夹层他很少打开,里面放着的,是他珍藏了十几年的“宝贝”。
他伸手进去,指尖触到一张略显粗糙的纸张,心中一暖,缓缓将它取出。那是一张保存得极为完好的旧电影海报,海报边缘因为年代久远,微微泛黄,却没有任何折痕或破损,显然被主人精心呵护过。海报的尺寸不大,是当年影院放映时赠送的小版宣传品,却承载了王磊一段难忘的记忆。
这是十年前,陆砚辞编剧的科幻电影《星海无垠》的宣传海报。海报的背景是一片深邃的深蓝色星空,无数星辰在黑暗中闪烁,像撒在黑丝绒上的碎钻;海报中央,一个孤独的宇航员身影站在星球表面,背对着镜头望向远方的星云,身姿单薄却透着一股坚韧,眼神里满是对未知的探索与憧憬,画面透着一种深邃而浪漫的科幻感。海报的右下角,是陆砚辞龙飞凤舞的亲笔签名,笔锋张扬洒脱,却又不失沉稳力道,每一个笔画都带着他独有的风格,和黄垒珍藏的剧本签名、签收单上的字迹,一脉相承。
王磊轻轻抚摸着海报上的签名,指尖感受着纸张的粗糙质感和油墨的微微凸起,眼眶瞬间微微发热,一股复杂的情绪涌上心头——有找到偶像的激动,有等待十年的感慨,还有一丝对这位天才编剧的敬佩。
他想起十年前的那个夏天,自己还是个刚入行的影视助理,拿着微薄的薪水,住在北京五环外的出租屋里。一个周末的下午,他花了半个月的生活费,买了一张《星海无垠》的电影票,在影院里,他被电影里细腻的情感、宏大的世界观、还有那句“星辰大海,终有归途”的台词,震撼得热泪盈眶。散场后,他在影院门口排队,幸运地得到了陆砚辞的亲笔签名——那天陆砚辞穿着简单的白t恤,戴着鸭舌帽,笑容温和,签完名后还对他说:“好好加油,影视行业需要热爱的人。”
就是那句话,支撑着他在行业里摸爬滚打了十年,从一个小助理,慢慢成长为能独立执导节目的导演。他从未想过,自己会以这样的方式,在一个偏远的山村,再次“遇见”自己的偶像——那个在巅峰时期突然退隐,让无数粉丝惋惜的天才编剧。
他将海报轻轻贴在胸口,感受着纸张传来的微凉触感,声音带着几分哽咽,又带着几分笃定,低声自语:“陆先生,十年了……整整十年,我终于找到您了。您不知道,当年您的一句话,支撑着我走过了多少难走的路。这次,我一定会好好把握这个机会,不辜负您的‘破例’,不辜负林舟的信任,让所有观众,再次见识到您的惊世才华,让您的光芒,重新照亮这个曾经因您而精彩的文娱圈!”
窗外的月光渐渐明亮起来,透过窗棂洒在海报上,给泛黄的纸张镀上了一层柔和的光晕,像是为这份十年的等待,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底色。房间里的白炽灯依旧昏黄,却仿佛因为这张海报、这份执念,多了一份坚定的希望。王磊知道,接下来的拍摄之路,注定充满挑战,却也充满了期待——一场关于“天才编剧重归公众视野”的大戏,才刚刚拉开序幕,而他,将是这场大戏最用心的“记录者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