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城市的喧嚣中,生活的压力如潮水般涌来。50多岁的刘先生,就是这浪潮中的一员。他每日在工作的忙碌中奔波,肩负着家庭与事业的双重重担。长期的高压工作,让他的生活作息逐渐紊乱,熬夜加班成了家常便饭。而饮食习惯也变得越来越不健康,外卖、快餐成了他的主要食物来源,高油高盐的饮食不断侵蚀着他的身体。
不知从何时起,刘先生发现自己的身体出现了异样。体检报告上,高血压、高血脂的诊断结果让他心头一紧。尽管一直在按时服药控制,但他内心的担忧却与日俱增,尤其是对冠心病和心梗的恐惧,如同阴霾般笼罩着他。“我会不会哪天突然就得上冠心病了?心梗又离我有多远呢?从体检角度,我到底该怎么做才能安心?”这些问题时刻困扰着他。
一个偶然的机会,刘先生听闻了一场关于冠心病防治的论坛。怀着忐忑又期待的心情,他来到了现场,希望能在这里找到答案。而这场论坛,也如同黑暗中的一丝曙光,为他照亮了通往健康的道路。
一、冠心病的风险:谁是高危人群
在论坛上,专家首先指出,冠心病的发生并非毫无征兆,它与多种危险因素密切相关。年龄,是一个重要的因素。男性≥45岁,女性≥55岁,就进入了冠心病的高风险年龄段。刘先生已经50多岁,年龄上的风险让他不敢有丝毫懈怠。
家族遗传也起着关键作用。如果男性直系亲属<55岁,或女性直系亲属<65岁患冠心病,那么家族中的其他人患冠心病的风险也会显着增加。刘先生回忆起家族中长辈的健康状况,心中隐隐有些不安。
不良生活习惯更是冠心病的“催化剂”。吸烟,这个看似平常的习惯,却在无形中对血管造成了巨大的伤害。香烟中的有害物质会侵蚀血管内皮,为冠心病的发生埋下隐患。刘先生虽然不吸烟,但身边吸烟的同事、朋友不少,二手烟的危害同样不容忽视。
高血压和血脂异常,是刘先生已经面临的两大难题。血压≥140\/90hg或正在接受高血压药物治疗,以及高胆固醇、高LdL-c、低hdL–c的血脂异常情况,都大大增加了他患冠心病的可能性。肥胖、缺乏体力活动、致动脉粥样硬化性饮食、空腹血糖和糖耐量异常但没有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等,也都是不可忽视的危险因素。
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越多,程度越重,发生冠心病甚至心肌梗死的可能性就越大。刘先生意识到,自己必须重视起来,不能再对这些危险因素视而不见。
二、中医的智慧:从整体看冠心病
中医视角下,冠心病被视为一个整体失衡的结果,而非仅仅是心脏局部的病变。中医认为,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,各个脏腑之间相互关联、相互影响。当人体的阴阳失调、气血不畅时,就容易引发各种疾病,冠心病便是其中之一。
从中医理论来看,冠心病的发生与多个脏腑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。心脏主血脉,心气不足或心阳不振,就会导致血脉运行不畅,瘀血阻滞,从而引发冠心病。肝脏主疏泄,调节气机。若肝气郁结,气机不畅,就会影响血液的运行,形成瘀血,进而影响心脏的功能。肾脏为先天之本,肾阴亏虚或肾阳不足,都可能导致心肾不交,水火失济,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。
在诊断方面,中医通过望、闻、问、切四诊合参的方法,全面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。面色苍白、口唇青紫,可能提示气血瘀滞;舌苔厚腻、脉象弦滑,可能是痰湿内阻的表现。通过这些细致的观察和判断,中医能够准确地把握患者的病情,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依据。
中医的治疗方法丰富多样,注重个体化的辨证论治。对于气滞血瘀型的冠心病患者,中医会采用活血化瘀、理气止痛的方法,常用的方剂如血府逐瘀汤,通过调整气血的运行,改善心脏的供血。对于痰湿阻络型的患者,则以化痰祛湿、通络止痛为主要治法,选用瓜蒌薤白半夏汤等方剂,清除体内的痰湿,疏通经络,缓解症状。此外,中医还会结合针灸、推拿等疗法,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,调节人体的气血和脏腑功能,达到辅助治疗的目的。
在论坛现场,专家分享了一个典型案例。一位60岁的冠心病患者,长期受到胸痛、胸闷的困扰。经过中医的诊断,发现他属于心肾阳虚型。中医采用温补肾阳、益气通脉的治疗方法,为他开具了相应的中药方剂,并配合艾灸关元、气海等穴位。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,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,生活质量得到了大幅提高。这个案例让刘先生看到了中医在冠心病治疗中的独特优势,也让他对中医的治疗方法有了更多的信心。
三、心理的影响:压力与冠心病的关联
除了身体上的因素,心理因素在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。长期的精神压力、焦虑、抑郁等不良情绪,会对人体的神经系统、内分泌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产生负面影响,增加冠心病的发病风险。
当人们处于压力状态下时,身体会分泌肾上腺素、去甲肾上腺素等应激激素,这些激素会导致心跳加快、血压升高、血管收缩,长期下去会对血管内皮造成损伤,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。焦虑和抑郁情绪还会影响人体的免疫系统,降低身体的抵抗力,使人体更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。
在生活中,像刘先生这样长期处于高压工作环境中的人,往往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。他们为了完成工作任务,经常加班加点,忽略了自己的身心健康。这种长期的压力积累,不仅会影响工作效率,还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。
为了缓解心理压力,预防冠心病的发生,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。运动是一种很好的减压方式,它可以促进身体分泌内啡肽等神经递质,使人产生愉悦感,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。每周坚持进行一定量的有氧运动,如慢跑、游泳、骑自行车等,既能增强体质,又能调节心理状态。
冥想和放松训练也能帮助我们减轻压力。每天花15-20分钟进行冥想,专注于呼吸,排除杂念,让身心得到深度的放松。瑜伽、深呼吸等放松训练方法,也能有效地缓解紧张情绪,降低身体的应激反应。
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同样重要。学会正视生活中的压力和困难,不要过分焦虑和担忧。与家人、朋友保持良好的沟通,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困惑,获得他们的支持和理解。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,丰富生活内容,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和有意义。
四、冠心病诊断五部曲:精准筛查的关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