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们进去了,然后……失去了联系。
预设的定期通讯信号中断,紧急求救信标也没有启动。就仿佛那片绚烂而神秘的星云,悄然吞噬了这支勇敢(或者说鲁莽)的队伍。
消息传回“守望前哨”,引起了不小的震动。吴庸的快速反应舰队立刻被派往“薄暮星纱”边缘进行搜索和营救尝试,但他们的探测器一进入星云范围,传回的数据就变得极其混乱和不可靠,难以定位科考队的具体位置。
“脉络预测不可能百分之百准确,”“协奏基石”在分析情况后,向林墨传递了意念,【‘薄暮星纱’内部规则动态性极强,预测模型存在盲区。此次事件……是必要的警示。】
林墨立刻召集了紧急会议。他严肃地批评了探索队的冒进行为,并以此为契机,在联盟内部重申了谨慎探索的原则,加强了探险任务的审批和风险评估流程。
然而,营救工作依然必须进行。在尝试了多种常规手段无效后,凌霜提出了一个建议。
“‘启’对规则的感知方式与我们不同,它更倾向于感受规则的‘质地’和‘流向’,而非依赖具体的信号。”她说道,“也许,它可以帮助我们?”
在征得“启”的同意并确保其安全的前提下,一次特殊的营救协助开始了。“启”将其一部分感知力,通过“基石”构建的稳定链接,延伸向“薄暮星纱”的方向。它不去解析那些混乱的信号,而是如同感受水流般,去感知星云内部规则的总体“湍流”与“涡旋”。
片刻之后,“启”传递回了信息:
【感知到……不自然的‘规则淤塞点’。像是有外来结构……干扰了原本的流动。坐标……(一组独特的规则方位描述)。那里……有微弱的……生命反应,很混乱,很……恐惧。】
依靠“启”提供的、基于规则流向的独特坐标,吴庸的救援舰队终于突破了信号干扰的迷雾,在星云深处一个规则极其扭曲的区域,找到了那艘被困的科考船。它被卷入了一个自然的、但极其隐蔽的规则漩涡,船体受损,系统大部分失灵,船员因规则环境的剧烈变化而陷入了意识紊乱状态。
救援成功后,这次事件给所有沉浸在“后裁决时代”乐观情绪中的联盟成员,敲响了一记警钟。宇宙依然充满未知与危险,即便是“基石”的预测和联盟现有的科技,也并非万能。自满与冒进,很可能带来不必要的牺牲。
“我们赢得了认可,但这不代表我们征服了宇宙。”林墨在事后的总结会议上沉声说道,“前方的道路,需要我们以更谦卑、更谨慎的态度去探索。每一次成功的背后,都可能隐藏着下一次危机的种子。”
联盟在宁静中校正了航向,将刚刚滋生的浮躁之气压了下去。他们明白,真正的强大,在于深知自身局限的同时,依然保持前行的勇气与智慧。
星海无垠,他们的旅程,仍漫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