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4章(2 / 2)

次日,朱元璋亲至颖国公府。

此时太子新丧未久,尽管朱元璋下诏不欲扰民,但应天府百姓皆心领神会,近来城中喜事皆从简办理。

朝臣更不敢张扬,唯恐触怒皇帝。傅友德家中刚添孙儿,本不打算设宴,只备了一桌好菜与家人小聚。

正要举筷时,门房忽报圣驾将至。

傅友德脸色顿变,急忙率全家出门迎驾。

朱元璋细细打量傅家众人,含笑道:“听闻府上新添麟儿,朕不请自来,讨杯喜酒。”

傅友德受宠若惊,连声道:“陛下言重了,快请入内。”

朱元璋进屋落座,自己斟了一杯酒,笑着递给傅友德。

“来,朕敬你,愿你儿孙满堂。”

傅友德脸色一僵,却不敢违命,双手微颤接过酒杯,迟迟未饮。

朱元璋脸上带笑,目光却冷。

“怎么,朕赐的酒,不想喝?”

傅友德一咬牙,仰头饮尽,随即放下杯子,跪地颤声道:

“陛下,臣有罪,不该在太子丧期饮酒。”

朱元璋冷冷看他一眼,挥手屏退傅家众人,厅中只剩他们二人。

他负手望天,缓缓开口:

“朕真羡慕你,儿孙满堂,天伦之乐。孙子出生,儿子还设宴庆贺,孝心可嘉……朕也有个好儿子,当年他得子时,欢喜地跑到朕面前报喜,更能为朕分忧国事。”

“那时朕就决心,定要扫清内外,留他一片太平基业,让他安稳继位。朕老了,打天下的苦朕知道,不愿他再受一遍。”

“所以平定蒙古后,朕又推行变法,把难事全做了,留下些修补之事,便可安心交给他……”

“你可知道,沐英也走了……他也是个好孩子,从小在朕帐下长大。皇后去世时他就咳血伤身,这次太子一走,他又吐血,没多久就去了。”

“人说封妻荫子,朕封你为颖国公,俸禄丰厚,可你为何还收底下人的供奉?年年贪取,日子过得真是滋润啊……”

朱元璋字字如刀,傅友德越听越抖,浑身发冷。

终于,傅友德猛地站起:

“陛下,臣……知道该怎么做了!”

他大步出厅,再回来时,手中提着一颗血淋淋的人头。

傅友德跪地,满身是血,神情已近崩溃:

“陛下,臣杀一子,如今与陛下同尝丧子之痛!”

朱元璋细看那人头,认出是傅友德三子、宫中侍卫傅让。

他微微一笑:

“你不是还有一个儿子?”

傅友德浑身一震,咬牙道:

“陛下,那也是你的女婿!”

朱元璋只冷笑。女婿?再多的女婿,能换回他的儿子吗?

不过一群废物罢了!

傅友德红着眼瞪向朱元璋,最终还是转身离去,再回来时,手里提着另一颗人头——他的长子傅忠,寿春公主的驸马。

朱元璋望着地上两颗人头,脸上掠过一丝悲悯,轻声叹息。

“都说老虎再狠毒也不会吃掉自己的孩子,颖国公为何要亲手**自己的儿子?”

傅友德眼眶几乎要裂开,但忽然又松弛下来,放声大笑,笑得眼泪都流了出来。

“陛下,想要他们性命的是您,现在反倒责怪老臣。呵呵,老臣懂了,不就是想要我们父子的命吗?”

傅友德抽出刚才斩杀两个儿子的剑,剑身上还沾着儿子的鲜血。他脸上掠过一丝柔情,轻轻抚过剑身。

随即他挥剑往颈上一抹,当场血溅五步。

傅家父子三人,就这样一同丧命于此。

朱元璋望着傅友德倒下的身躯,心中也泛起几分悲凉,低声自语。

“唉,若太子还在,你本不必死;若你不是晋王的亲家,或许也不用死。可如今……”

“朕只能保你孙辈平安,至于国公府,就废了吧。望你在九泉之下,莫要怨朕。”

傅友德膝下原有四子,两个已死在此地。

二儿子已过继给兄弟傅友仁,小儿子当年随傅友德征讨西南时阵亡。

朱元璋并无意令傅家绝后,因而并未追究过继出去的儿子及其子孙。

他所要的,只是傅家所有成年男丁尽数身亡,以清除他们在军中的势力,避免在处置晋王时受到阻碍。

另一方面,朱元璋确实对傅友德起了疑心。晋王既能指使人谋害太子,怎会没有夺嫡之心?

若真如此,他必会联络傅友德——这位大明军中举足轻重的老将、国公。

可傅友德从未向朱元璋透露过分毫,这便是其心可诛,该杀!

第207章蓝玉到访

凉国公府中。

蓝玉正借酒消愁,忽有下人急报:陛下今日亲至颖国公府,离去后国公府便挂起丧幡,颖国公父子三人皆已身亡。

蓝玉一怔,酒意顿消大半,命人打来冷水净面,稍定心神,又问:

“近日京城可还有别的事?”

下人答:“诸位皇孙大多已抵京,各自居于王府。”

也就是说,何秋也已到京城了?

蓝玉在屋中踱步几圈,定了主意,决意亲往燕王府拜访何秋。

不多时,何秋收到消息:蓝玉来访。

他在燕王府中暗自困惑,自己与蓝玉交情并不深厚,甚至还有些过节,为何突然登门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