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论这方案中有多少不合礼法之处,只要有用,就值得推行天下。
第155章演练之后
大规模逃生演练结束后,又进行了针对**、火灾等灾情的分类自救演练。
何秋带着朱棣一行人参观完毕,随行的其他书院人员紧张得大气都不敢喘。他们虽早听闻知行书院山长与燕王交情不错,却没想到关系如此亲近,连书院举办大型活动,朱棣都会亲自到场。
这让众人不得不重新掂量知行书院的地位,但无论如何,他们心里清楚,这书院是万万不能得罪的。
中午时分,何秋特意安排食堂准备丰盛宴席款待宾客。其他书院的人吃得津津有味,纷纷称赞书院伙食。
到了下午,书院举行安全自救知识考试。当其他书院的人拿到考卷时,心里叫苦不迭。他们万万没想到,知行书院竟连他们也要一同考核,这分明是想看他们出丑。
众人内心抗拒,却又不好当面驳了面子。
朱棣挑眉看着手中的试卷:“我们也要参加考核?”
何秋笑着解释:“既然来了,总该给书院的学子们做个表率。况且演练方案也给你们了,照葫芦画瓢总该会吧?”
朱棣未置可否,朱玉颖在一旁起哄:“父王,我觉得挺有意思的,不如就参加吧。”
徐氏轻点朱玉颖额头:“真是女生外向,还没出嫁呢!”
朱棣转向其他人:“你们觉得呢?”
欧雪岚爽快回应:“我没意见,正好可以把安全演练方案带回工坊参考。”
姚广孝听出朱棣并不反对,便应承下来:“那就一起考吧。”
其他书院的人见燕王都要入场考试,也不敢多言,只得带着演练方案进入考场,心里自我安慰:有燕王作陪,说出去也不丢人。
这些人原本是抱着看笑话的心态前来,对演练方案根本没认真看,如今考试在即,只能临时抱佛脚了。
待众人进入考场后,杨少峰忐忑不安地对何秋说:“山长,这样安排是否不太妥当?”
他们原本只想让其他书院的人考一考,杀杀威风,却没料到连燕王及其家眷也要一同应试。
何秋不以为意:“这正体现了燕王对北平文教事业的重视。”
在他看来,朱棣迟早要登基为帝,多学些救灾知识总是好的。但杨少峰仍心有余悸,毕竟涉及皇室子弟,万一出了差错,书院恐怕难逃责难。只是既已安排妥当,也不好再临时变卦了。
朱棣一家人答完题目后,杨少峰迅速收齐试卷,急忙召集人手批阅燕王等人的答卷。
其间杨少峰唯恐遭遇不测,所幸直到阅卷结束也未发生意外。
何秋拿到朱棣等人的成绩单时,原本愉悦的心情顿时消散——这些历史名人确实聪慧,虽是初次接触安全自救知识,却能依样画葫芦交出不错的答卷。
何秋将各人成绩单寄给朱棣,意在让他看清自家人的实际水平。
朱棣收到信件后对内容嗤之以鼻,本想召朱高炽商议,猛然想起长子尚在何秋处,只得作罢。
燕王领地的富户们闻风而动,纷纷重金求购知行书院的演练方案。顺天府尹出于好奇,也自掏腰包购入一份。
这份救灾方案令府尹深受震撼,凭借多年为官经验,他断定其中急救之法对朝廷大有裨益。虽然部分细节有待完善,但整体框架清晰完备,连灾后救治也有涉猎。
这位善于察言观色的府尹当即赶往知行书院,直言不讳地提出请求:希望何秋能编纂专供朝廷使用的灾后重建方案,以弥补原方案侧重个人自救的不足。
当时何秋正与陈四维等人散步,见父母官亲至,只得撇下弟子相迎。听闻来意后当即应承,既因府尹亲自登门,更因推测此举必得燕王首肯。
望着眼前白发苍苍的府尹,何秋拍胸保证:“三日之内,必当奉上新方案。”
应允之后,何秋邀府尹参观书院。见到藏书阁与食堂的规模,府尹惊叹连连,感慨当年求学若有此等条件该当多好。
临别时何秋请府尹在白墙上题字勉励学子,不料事后竟有学生质疑府尹资格。这股歪风令何秋既惊且怒,若不及早遏制,不知会将书院引向何方。
第156章盐场已成
何秋在书院中严厉批评了浮躁的风气,认为众人过于得意忘形,于是罚他们集体抄书,以此修身养性。
至于何秋自己,则在思考如何为顺天府尹陈墨撰写这份救灾策略。思量许久,他决定将记忆中能想起的一些政策与做法抄录下来,至于这些内容是否适用,或如何调整以适应大明的实际情况,那就是陈墨的事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