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1章(2 / 2)

但为稳妥起见,何秋仍打算为这门新学问寻个靠山——理学。如此,日后推行应当能少些阻碍。

第147章知行学派(上)

朱玉颖斜倚在何秋住处的一张摇椅上,秋日阳光温煦,她不觉打起盹来。

这张摇椅是何秋从燕王府带来的,朱棣本想悄悄扣下,奈何何秋执意不肯,一番口舌之争后,终究被他带至书院。

朱玉颖此来,本欲向何秋禀报手中诸多生意的进展,并就后续决断请教他的意见。

谁知来了之后,何秋一句“你自己定”便将她打发了,只顾埋头读书。气恼的朱玉颖跑到摇椅上昏昏睡去。

忽然,院外钟声响起,当当三下——书院学生下课,午膳时分到了。很快,急促脚步声掠过,经过这些时日的磨合,众人都晓得欲尝美味,须得早些赶到膳堂。

朱玉颖迷蒙睁眼,打着哈欠舒展腰肢,掀开覆在身上的外衫,起身活动筋骨,尽显娇柔风姿。

“已到用午饭的时辰了么?我倒真有些饿了,我们一同用饭吧。”

何秋未应声,正捧着一卷《朱子语类》读得入神。

朱玉颖俯身拾起落地的外衫,低声嘟囔:“你这人真是,又不理我。不过还算有良心,知道怕我受凉。”

何秋依旧凝神书中,安然自若。

“没良心的。”

朱玉颖恨恨低语,悄悄凑到何秋耳畔,扯开嗓子喊道:“用饭啦!!”

何秋猛地一颤,捂住耳朵埋怨:“何必嚷这么大声。”

朱玉颖咯咯笑起来,伸手轻捶何秋几下,

“谁让你总不理人。”

朱玉颖唤来贴身侍女绿珠,命她去取两份饭食,自己则取出何秋这里的糕点先吃起来。

朱玉颖在何秋面前毫不在意吃相,边吃边问:“你在看什么书?我和你说话都不不理我?”

“难道市面上又出了什么好看的话本?”

何秋合上书笑道:“这可比话本有意思多了。”

“比话本还有意思?你该不会在看什么风月小说吧。”朱玉颖语气里带着嫌弃。

何秋摇头:“这怎么能比?我读的可是圣贤之学。要是让别人听见你这么说,非骂你不可。”

“圣贤之学?你平时不是最讨厌这些吗?”朱玉颖很不理解。

何秋微笑道:“你不懂。这本书比我原先想的要有趣得多。我想推广的那些学问,现在终于找到门路了。”

自从决定要推广后世的物理、化学等知识,何秋就打算把这些学问和理学硬扯上关系。没想到一翻开《朱子语类》,竟发现了新天地。

哪里还需要生拉硬扯?他完全可以直接宣称自己的学问才是朱子正统,是对理学的有力补充!

何秋以前几乎没读过理学着作,现在认真研读,才明白程朱理学能流传这么久,被历代王朝奉为正统不是没有道理的。在道德层面,或者说在务虚的层面上,理学在古代几乎是无敌的。就连后世的心学,也不过是在理学基础上的发展,并未真正动摇其根基。

朱玉颖凑过小脑袋,发现何秋在看《朱子语类》,心里更纳闷了。

她知道何秋想推广自己的学问,而且一向对程朱理学持否定态度,怎么现在反而读起理学的书来了?

“你打算找理学的破绽来驳倒它吗?”

何秋狡黠一笑:“理学的破绽哪轮得着我来找?我的经学水平你清楚的。”

“我是好心要帮理学补上它务实不足的短板啊。”

“真搞不懂你想做什么。”朱玉颖困惑地说。

何秋来了兴致,乐意向未婚妻多解释几句:“你看,朱子讲'格物穷理',我就叫它'物理';朱子说'气化流形',我就说这是'化学'。”

朱玉颖立刻明白了:“六经注我?”

何秋笑着点头:“正是。”

这就是何秋接下来要做的事——重新阐释理学经义,让它符合自己的需要。

何秋现在抱着“和尚摸得,我也摸得”的心态,先把理学改造成何秋的样子。至于日后如何与儒家经典衔接,那就是他弟子和其他儒家学者的事了。

跟朱玉颖说完这些,何秋又端起茶杯喝了口茶,继续读起《朱子语类》。

朱玉颖抱怨道:“怎么又看书?马上要吃饭了!”

见何秋完全听不进去,朱玉颖匆匆吃完饭,闷闷不乐地回去了。她觉得母亲说得没错,男人都是一个样,从来不懂得把女子放在心上!

……

半个月后,知行书院。

书院里又多了一栋建筑——实验室。这座实验室的外观与书院整体风格不太协调,连建造方式都与众不同。

何秋召集书院全体人员来到实验室前,要向众人阐述书院的办学宗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