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0章(2 / 2)

王府后院占地广阔,除工坊与化学研究所外,尚有百亩农田。张宁平日便在此钻研薯类种植之法。

众人行至田边,见张宁正凝神坐在田埂上写画。

何秋扬声唤道:“张先生,王妃前来探望。”

张宁蓦然回神,急趋前行礼:“臣张宁拜见王妃、三位世子。”又向何秋拱手致意。

燕王妃温言道:“先生免礼。这些时日劳你费心了。”

张宁连称不敢:“王爷委以重任,是张宁之幸。”

燕王妃遂说明来意:“今日特带孩儿们来体验农事,不知可否让他们下田劳作?”

张宁面现难色:“眼下正值薯苗培育关键期,幼苗娇弱,唯恐世子不慎损毁……”言罢自觉失礼,神色惴惴。

燕王妃从善如流:“原是我不周,险些误了正事。孩子们确实不通农事,先生考虑周全。”

见张宁讪讪无言,王妃又道:“既然不便下田,可否请先生为世子们讲解农学常识?”

张宁闻言一怔:“这……”

张宁摸了摸脑袋,有点不好意思地说:“在农学方面我可比不上何先生,怎么敢在他面前卖弄呢?还是让何先生来讲吧!”

燕王妃微微一笑:“你们二位怎么一个比一个谦逊?刚才何先生还说他农学知识不如你呢!”

张宁一愣,转头望向何秋。

何秋摊手道:“王妃说得对,我只是懂些偏门的东西。要论正统农学,我肯定不如张先生,由张先生来教导三位世子最合适不过!”

第84章管教熊孩子

张宁是个实在人,见何秋把话说到这个份上,也不好再推辞,便点头答应:“好,那就由我来给三位世子讲解农学知识。”

燕王妃笑道:“那我就先谢过张先生了,这三个孩子就托付给你了。”

说完,燕王妃将朱高炽、朱高煦和朱高隧三兄弟带到张宁面前。

张宁认真负责地领着三兄弟走上田埂,准备实地教学。

就在这时,朱高煦突然冲进田地,对着秧苗又蹦又跳。

这孩子向来调皮捣蛋,这次跟着母亲来干农活,早就憋坏了,此刻终于开始撒欢。

可他这一闹,却让张宁心疼不已——这些秧苗都是他一株株亲手种下的啊!

“世子快住手,快上来!”

张宁急忙朝朱高煦喊道。

燕王妃也喊道:“煦儿,别胡闹,快上来!”

但朱高煦就像脱缰的野马,根本不听劝。

他非但没停,反而朝朱高炽和朱高隧喊道:“大哥、三弟,你们也下来啊!这地软软的,踩着可舒服了!”

张宁和燕王妃更加着急了。

可朱高煦毕竟是世子,张宁不便强行阻拦,燕王妃也要顾及礼仪不能下地,两人只能在田边干着急。

一旁的何秋见状,轻轻摇头。

光靠喊叫可治不住顽皮的孩子。

他大步上前,一把抓住朱高煦的胳膊,将他从田里拎出来扔在地上。

不等朱高煦起身,何秋就按住他的后背,照着他的屁股打了一巴掌。

熟悉的痛感让朱高煦顿时嚎啕大哭。

何秋板着脸说:“张先生辛苦种的秧苗都被你踩坏了,知错了没有?”

朱高煦倔强地不回答,只是哭得更响了。

燕王妃欲言又止,终究没有开口。

她其实也知道朱高煦太过顽劣,只是身为母亲,总不忍心严厉管教。

何秋就不一样了,他是燕王府的先生,名义上也是朱高煦的老师,由他来管教正合适。

于是燕王妃选择了沉默。

另一边,何秋见朱高煦不肯认错,下手更重了。

他一边教训朱高煦,一边高声说道:“这些秧苗都是你父王花重价钱从海外买来的,眼下只有这么一些,要是被你糟蹋了,大明就再没有红薯和土豆可种了!”这话其实不尽真实。虽然大明境内确实只有这些秧苗,海外却还有许多,只是尚未传入。何秋这么讲,无非是想说给燕王妃听,好让自己责罚世子的举动有个由头。毕竟打的是燕王的儿子,若引得王妃不悦,总是麻烦。

可朱高煦倔得很,屁股都快被打肿了,仍不肯认错,还朝着燕王妃喊:“母妃救我!把他拖出去斩了!母妃!”

燕王妃脸色一沉,喝道:“住口!你做错了事,何先生管教你是应该的!就算你是世子,也不得对何先生无礼!还不快认错!”她深知何秋在燕王心中的分量,连燕王都对他礼遇有加,儿子这般放肆,实在不该。

这番话终于让朱高煦意识到了情势。他不再求救,扭过头对何秋不甘愿地说:“何先生,我错了!”

何秋也打累了,顺势停手,把朱高煦拉起来,肃容道:“今后不可再这样胡闹,要懂得珍惜别人的劳作,明白吗?”

朱高煦没应声,跑回燕王妃身边,抱着她的腿,一脸委屈。燕王妃心头一软,却仍板着脸说:“没听见何先生的话吗?去跟张先生赔不是!”

朱高煦抬头望着母亲,一脸不敢置信——以往只要抱住母妃,总能得到回护,这回却失灵了。他抿着嘴,慢慢走到张宁面前,低声道:“张先生,对不起,我错了。”

张宁慌忙摆手:“没事、没事,世子以后不踩秧苗就好了。”

朱高煦闷闷地“嗯”了一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