吴普同笑笑:\"好玩,就是没娘做的饭好吃。\"他狼吞虎咽地吃着,觉得这是世界上最美味的饭菜。
晚饭后,李秀云开始给他准备下周的干粮。面和得格外软,油放得比平时多,鸡蛋煮得老些不容易坏,咸菜装在小瓶里以防洒漏...每一个细节都透着母亲的牵挂。
\"钱够用吗?\"李秀云悄悄塞给他二十块钱,\"食堂菜不好就自己买点吃的,别饿着。\"
吴普同推辞不过,只好收下。他知道,这可能是母亲卖鸡蛋攒下的钱,够家里好几天的菜钱了。
周日下午,他又该回学校了。李秀云把装得满满的布袋仔细绑在自行车后座上,小梅站在门口不停挥手:\"哥,好好学习!注意身体!\"
回校的路上,吴普同骑得很慢。夕阳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,布袋里飘出烙饼的香气,让他既温暖又心酸。他知道,每口饼都饱含着母亲的心血和期望。
宿舍生活就这样一周周地重复着。慢慢地,吴普同适应了这种集体生活。他甚至开始享受夜晚的\"挑灯夜读\"——虽然条件艰苦,但有一种特别的氛围和情谊。
有一个雨夜,宿舍里爆发了一场争论。赵大勇认为读书无用,不如早点打工挣钱;孙明则坚持知识改变命运。两人争得面红耳赤,最后都看向吴普同。
\"我觉得,\"吴普同慢慢说,\"读书不是为了离开农村,而是为了更好地回来建设家乡。\"
这话让大家都沉默了。周志远罕见地开口,声音很轻但很坚定:\"说得对。等我学成归来,要让我们村再也不缺水,让孩子们都能上学。\"
从那天起,宿舍里的气氛变了。大家不再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习,而是有了更远大的目标和理想。偶尔还会讨论家乡的现状,畅想未来如何改变农村的面貌。
最让人感动的是同学们之间的互帮互助。孙明经常借参考书给吴普同;赵大勇会帮他打热水;周志远虽然自己困难,但经常分给他咸菜;就连最抠门的李强,也会在吴普同钱不够时借他饭票。在这个简陋的八人间里,有一种特别的温暖和情谊。
时间一天天过去,黑板上的倒计时数字越来越小。宿舍里的学习气氛越来越浓,经常有人学习到深夜。管理员老张头查房时,大家就假装睡觉,等脚步声远了又悄悄开灯。
有一个特别的夜晚,吴普同被雷声惊醒。发现周志远还在看书,自制的煤油灯都快烧干了。
\"怎么还不睡?\"他轻声问。
周志远抬起头,眼睛里布满血丝:\"马上就看完了。这道数学题不会,明天测验要考。\"
吴普同爬下床,拿过书一看,是道难解的三角函数题。两人就着微弱的灯光,一起研究起来。等其他室友早晨醒来,发现他们趴在桌上睡着了,纸上写满了演算过程,题终于解出来了。
就这样,在八人间的宿舍里,吴普同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夜晚。有时想家,有时疲惫,但从没想过放弃。因为他知道,在这个简陋的宿舍里,不只有他一个人在奋斗。每一个挑灯的夜晚,每一本传阅的参考书,每一句互相鼓励的话,都成为高考路上最珍贵的陪伴。
宿舍的窗户很小,看不到完整的天空。但每当夜深人静,吴普同都会想象头顶的星空——那是一片属于所有追梦人的星空,无论他们身在何处,都沐浴在同一片星光下。虽然来自不同的地方,有着不同的家境和性格,但他们都朝着同一个目标前进。
在这个夏天的夜晚,这片星空下,有一群少年正在为自己的未来奋力拼搏。他们的灯光也许微弱,但无数微光汇聚,终将照亮前行的路。而这段八人间里的日子,这段挑灯夜读的时光,这段互相扶持的情谊,将成为他们永远珍藏的记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