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本小说网 > 科幻次元 > 穿越古代摆摊小厨娘 > 第723章 桂花糖芋苗,赵姨的陶瓮藏了秋

第723章 桂花糖芋苗,赵姨的陶瓮藏了秋(1 / 2)

一、桂香漫巷,陶瓮积尘念绵甜

秋分刚过,老街的银杏叶飘了满地金黄,巷中赵姨家的院门却总虚掩着。堂屋墙角的矮架上,摆着只粗陶瓮,瓮身刻着浅淡的桂花纹,瓮口还沾着点褐色的芋泥痕迹——这是赵姨熬了十八年桂花糖芋苗的老物件,如今却凉得能映出墙角的青苔,连旁边装芋头的竹筐都落了层枯叶。

赵姨今年五十二,鬓边掺着几缕白发,右腿膝盖总戴着护膝——十年前骑三轮车送孩子时摔过,每到降温,膝盖就会发疼,连蹲下来洗芋头都要缓好一会儿。前阵子她女儿林溪从外地寄来个电高压锅,说担心她守着煤炉熬煮太累,把陶瓮收进了储物间,可赵姨每天还是会把瓮拿出来擦一遍,看着瓮口发呆——往年这时候,院子里早飘满了桂花和芋头的甜香,街坊们端着瓷碗来讨一碗,现在却连洗芋头的大盆都没端出来过。

“赵姨,您又在擦陶瓮啊?”林晚星捧着刚摘的桂花路过,推开虚掩的院门走进来,看见她正用布巾擦着瓮身。赵姨抬起头,笑了笑,眼角的细纹挤在一起:“往年这时候,瓮里早熬着糖芋苗了,你小时候总趴在桌边等,怕我先给对门阿婆分完呢。”她顿了顿,指了指院中的桂花树,“今年桂花开得晚,芋头也没炖软,熬出来的芋苗不绵。”

晚星知道赵姨的心思——不是桂花开得晚,是她怕蹲在灶台边熬煮时膝盖受力,让女儿担心。正想开口,谢景渊提着个网兜走进来,里面装着圆滚滚的芋头:“赵姨,这是郊区老李家种的红芽芋,粉糯得很,我还摘了院后的桂花,咱们今天熬桂花糖芋苗吧?我帮您洗芋头,晚星帮您炒糖色,保证不让您累着。”

赵姨看着网兜里的芋头,紫皮红芽,还带着泥土的潮气,又看了看手里的陶瓮,眼睛亮了亮,慢慢站起身,扶着墙走到灶台边:“好!好啊!这陶瓮,可不能就这么歇着。橱柜里还有我去年腌的桂花蜜,加进去更甜,我去拿!”说着,脚步虽慢,却比刚才稳了些,连护膝都显得轻了些。

晚星看着她的背影,又看了看网兜里的芋头,捏了捏表皮,硬实饱满——这是熬糖芋苗最好的品种,心里也跟着暖乎乎的:“咱们赶紧收拾,今天一定要熬出最绵的桂花糖芋苗,让赵姨高兴。”

二、桂花糖芋苗·绵甜润口款

-适配场景:秋日暖身甜品、早餐配食、节日待客点心,现熬现吃最佳,煮好后可冷藏保存2天(冷藏后口感更清甜,食用前需加热1分钟),适合老人、孩子及喜欢甜糯口感的人群,尤其适合秋燥时润喉护脾。

-基础原料:

-主料:红芽芋800g(选个头均匀、紫皮红芽的新鲜芋头,肉质粉糯无筋,避免用白皮大芋头,口感偏硬)、白砂糖120g(调节甜度,根据口味增减,喜欢微甜可减至100g,避免用冰糖,融化慢易沉底)、清水1500l(熬煮用,水质干净,避免用自来水,易有异味)、干桂花20g(增香,选无硫熏的金桂,香味浓郁,避免用银桂,香味清淡)。

-辅料:桂花蜜30g(提升甜香,选无添加的纯桂花蜜,避免用工业糖浆,味甜腻)、玉米淀粉30g(勾芡增稠,使汤汁黏滑,避免用红薯淀粉,易结块)、食用碱2g(让芋头更粉糯,少量即可,避免过多影响口感)、盐2g(提鲜,平衡甜味,中和部分甜腻)。

-工具:粗陶瓮1只(容量4L,导热均匀,熬煮时芋头不易糊底,无陶瓮可用厚底砂锅)、不锈钢盆2个(分别洗芋头和泡桂花用,内壁光滑防粘)、木勺1把(搅拌芋苗用,木质柔软不粘芋泥,避免用金属勺,易刮伤陶瓮)、菜刀1把(切芋头用,刀刃锋利,切得整齐,避免用钝刀,易压碎芋头)、案板1块(切芋头用,表面光滑)、漏勺1个(捞煮好的芋头用,网眼适中)、小碗1个(调淀粉水用)、瓷碗若干(装糖芋苗用,提前温碗防凉)、纱布1块(过滤桂花用,去除杂质)。

-关键步骤:

1.处理主料(粉糯口感的核心,选芋头和预处理是关键):

-清洗芋头:将红芽芋放入不锈钢盆中,加入清水(水量没过芋头),浸泡10分钟(软化表面泥土);用刷子轻轻刷洗芋头表皮(去除泥土和杂质,避免刮伤表皮,防止煮时散烂);洗净后用菜刀削去芋头皮(芋头表皮较硬,削切时注意安全,可先将芋头蒸熟再削皮,更省力);将去皮的芋头切成3见方的块(大小均匀,避免太小煮烂,太大炖不透),放入清水中浸泡(加1滴白醋,防止芋头氧化变黑)。

-处理桂花:将干桂花放入纱布中,用清水轻轻冲洗1次(去除表面浮尘,避免用力搓洗,流失香味);将洗净的桂花放入小碗中,加入10l温水浸泡5分钟(激活香味,避免直接煮香味挥发过快);若用新鲜桂花,需去除花蒂和杂质,用盐腌制10分钟(去除涩味),再用清水冲洗沥干。

2.熬煮芋头(绵密口感的核心,火候和时间是重点)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