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用细滤网撇去羹体表面的浮沫(浮沫为糯米杂质,去除后羹体更清澈,口感更细腻);转中火煮3分钟,让羹体微微沸腾,收浓汤汁(羹体浓稠度以“木勺舀起,挂壁不滴落”为宜)。
4.增香与点缀:
-关火,焖5分钟(让莲子、百合充分吸收汤汁,入味更均匀);加入蜂蜜,用木勺轻轻搅拌均匀(蜂蜜不耐高温,关火后加入,避免营养流失,提升润喉效果)。
-将羹体分装到青瓷碗中,每碗表面撒上2g枸杞、0.5g干桂花(枸杞点缀颜色,桂花增香,提升颜值,且与羹体的清雅气质契合);静置2分钟,让桂花香气融入羹中(此时温度降至60c左右,口感最佳,不烫口且暖身)。
5.成品特点:
-羹体呈淡奶白色,莲子洁白圆润,百合透明绵柔,枸杞鲜红点缀其间,桂花的金黄散落表面,入口先是糯米的稠滑,接着是莲子的粉糯,百合的甘柔慢慢化开,冰糖的清甜与蜂蜜的润喉感交织,余味带着淡淡的桂香,咽下去后,喉咙清爽,胃里暖暖的,心火渐消。苏玉庭舀起一勺,小口品饮,笑道:“这羹清润不腻,弹琴前喝一碗,喉咙通透,指尖都轻快了!”阿砚尝了一口,眯起眼睛:“姐姐,这羹甜甜的,还有点香香的,师父熬夜画画时喝,肯定不心烦了!”张掌柜的伙计来取米糕时,尝了一碗莲子百合羹,当即跑回酒楼——半个时辰后,张掌柜提着食盒赶来,“晚星姑娘,这甜羹酒楼每日要五十碗!客人酒后喝一碗,解腻又润喉,比茶水解酒还管用!”这便定名为“晚星莲子百合糯米羹”。
三、甜羹换琴曲,清润满山坞
苏玉庭放下青瓷碗,指尖在琴弦上轻轻一挑,一串清越的琴音便漫开,“晚星姑娘,这曲《寒江暖》,换十碗甜羹,我带回去给酒楼的客人和绣坊的姐妹们尝尝,也算以琴换暖。”他从琴盒里取出个素色布囊,里面是一小罐茶叶,“这是我从江南带来的雨前龙井,泡着喝清咽利喉,配着甜羹,更显清雅。”
晚星接过茶叶,打开罐子,淡淡的茶香扑面而来。她用青瓷碗盛了十碗甜羹,每碗都撒上桂花与枸杞,再用苏绣娘之前送的“寒梅纹”锦缎包好碗沿,放进食盒里,递给苏玉庭:“苏先生,这点心您带回去,弹琴累了喝一碗,润喉又清心,不够了再来换。”
苏玉庭接过食盒,小心翼翼地抱在怀里,又将古琴放在石桌上,“姑娘,我再弹一曲《山坞暖》,赠你与谢小哥,也算谢过这暖身的甜羹。”指尖拨动琴弦,琴音悠扬,伴着院中的晴光,漫向山坞的街巷——绣坊的苏绣娘听见琴音,停下手中的绣针,侧耳倾听;画坊的林墨放下画笔,望着窗外,嘴角带笑;酒楼的客人放下酒杯,静静品着甜羹,琴声与羹香交织,成了冬日山坞最清雅的风景。
阿砚捧着一碗甜羹,小口喝着,“晚星姐姐,我回去给师父送一碗,师父听了琴音,喝了甜羹,肯定能画出更好的画!”他抱着食盒,蹦蹦跳跳地离去,衣角沾着的桂花,落在石板路上,留下淡淡的香。
陈禾背着药篓赶来时,篓子里除了草药,还放着一小袋茯苓,“晚星姑娘,谢大哥!今日的甜羹够不够?我带了些茯苓,孙先生说茯苓能祛湿,配莲子百合,既能清心又能祛湿,适合给近来总在潮湿绣坊里的姐妹们吃。”他尝了一口甜羹,点头道:“这羹润喉,苏绣娘她们绣活儿做久了,喉咙干,喝这个正好,我等下给绣坊送几碗去。”
晚星接过茯苓,笑道:“好啊,下次用茯苓配莲子,做些祛湿的甜羹,给姐妹们,冬日里也能清清爽爽不湿气。”谢景渊则在陶锅里续了清水,煮起了莲子百合茶,放入少许冰糖,煮得茶汤清亮,盛在粗瓷碗里,温温的喝一口,润肺又暖身。
上午的晴光越来越暖,院中的木架上,晒着陈禾送来的茯苓,旁边摆着刚盛好的莲子百合羹,青瓷碗透着温润的光,像一件件带着清香气的玉器。晚星坐在石桌旁,听着苏玉庭的琴声,谢景渊端来两碗莲子百合茶,递过一碗:“冬日的甜羹,就该这般清心暖身,既能润喉,又能安神,比啥都实在。”
晚星喝着茶,看着院外的小路,苏玉庭的琴声还在山坞里回荡,忽然觉得,这山坞的日子,就像这莲子百合糯米羹一般,藏着莲子的粉糯、百合的甘柔、糯米的稠滑,还有人与人之间最清雅的交换——琴师的曲,画匠的画,郎中的药,掌柜的茶,都成了冬日里最温润的慰藉。
正午时分,张掌柜的伙计推着小推车来取羹,车上放着二十个青瓷碗,每个碗里都盛着莲子百合羹,盖着素色锦帕,香气透过锦帕散出来。伙计笑着说:“姑娘,掌柜的交代了,这甜羹每日正午送五十碗,客人酒后喝一碗,解腻又舒服,昨日送的三十碗,一中午就没了!”
晚星与谢景渊坐在石桌旁,喝着剩下的莲子百合茶,聊着明日要做的茯苓莲子羹。晴光洒满的山坞,琴声未散,莲子百合羹的清润香飘向酒楼的雅间、绣坊的绣绷、画匠的画室,送到每一个熬夜、久坐、心烦的人身边,让这份冬日的温润,抚慰了整个山坞。
午后,苏绣娘带着绣坊的姐妹们走来,手里提着个竹篮,里面是几匹新绣的锦缎,“晚星姑娘,听闻苏琴师用琴曲换了甜羹,我们也来换几碗,这锦缎给你做食盒的衬布,好看又防潮。”晚星笑着盛了六碗甜羹,递给姐妹们,苏绣娘舀起一勺,小口喝着,“这羹清润,绣活儿做久了,喝一碗,眼睛都亮了!”
院外,村里的孩子们围着苏玉庭的古琴,叽叽喳喳地问:“先生,这琴能弹出甜羹的香味吗?”苏玉庭笑着拨动琴弦,琴音里似有莲子的清苦、百合的甘香,孩子们听得入了迷,晚星则端来几小碗甜羹,分给孩子们,“慢点喝,小心烫。”孩子们接过碗,小口品着,笑声混着琴声,飘得很远,与院中的晴光一起,成了冬日山坞最温暖的风景。
暮色渐浓时,苏玉庭收起古琴,提着空食盒离去,“晚星姑娘,明日我再来弹曲,换甜羹。”晚星挥挥手,“随时来,甜羹总给你留着。”灶房的陶锅里,还剩着些莲子百合羹,谢景渊加热后,盛给晚星一碗,“尝尝,凉了加些蜂蜜,更润喉。”晚星舀起一勺,望着院外渐暗的天色,琴音似还在耳边,甜羹的暖意从舌尖漫到心口,冬日的寒,仿佛都被这清润的甜香驱散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