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用手掌轻轻按压面团,使其均匀填满模具,贴合书卷花纹(表面用刮刀刮平,确保花纹清晰,边缘无空隙);模具底部铺一层油纸(油纸剪成与模具底部相同的圆形,防粘同时吸附多余水汽,避免糕体底部过湿)。
4.蒸制与定型:
-蒸锅提前加水烧开,待水沸腾后,将模具放入蒸锅中层,盖上锅盖,转中火蒸35分钟(蒸制25分钟时,揭开锅盖观察,若表面凝固,用筷子插入糕体中心,拔出后无湿粉带出,说明已熟)。
-蒸好后关火,焖10分钟(避免糕体因温差回缩、花纹变形,同时让核桃的香气充分渗透到糕体中),随后取出模具,放在冷却架上晾凉至室温(热食时偏软,香气浓郁;晾凉后口感酥松,清润味更突出,适合课间食用)。
5.脱模与装饰:
-待糕体完全晾凉后,用手指轻推模具边缘,将糕体完整取出(此时糕体硬度适中,易脱模,能完整保留书卷花纹)。
-每块糕表面刷一层薄薄的蜂蜜(增加光泽与清润感,不额外加糖),撒上少许熟黑芝麻(钱小五送的,增香同时提升口感层次),在糕体中心放一颗完整的核桃仁(呼应食材,增加辨识度,寓意“核桃健脑”)。
6.成品特点:
-糕体呈淡褐色,表面泛着蜂蜜的柔光,书卷花纹清晰,中心的核桃仁点缀其间,入口先是山药干的绵密清甜,接着是核桃的香脆微香,芝麻的焦香慢慢散开,冰糖的清甜在舌尖收尾,面粉与糯米的酥松感填满口腔,咽下去后喉咙里润润的,没有油腻感,只余核桃与山药的淡香,批改课业时吃一块,脑子清明,读书时吃一块,眼睛不花,夫子、学子、画匠都能吃。
-李夫子拿起一块,咬了一小口,慢慢咀嚼,眼中露出惊喜:“这糕酥松不粘牙,吃着脑子都亮堂了!改完一摞作业本,也不觉得累了!”阿砚尝了一小块,眼睛亮了:“姐姐,这糕好好吃!师父画久了眼睛花,吃一块,肯定能看清线条了!”张掌柜的伙计恰好来取昨日的芡实糕,尝了一块核桃糕,当即跑回镇上——半个时辰后,张掌柜亲自赶来,拍着桌子:“晚星姑娘,这健脑糕酒楼每日要一百二十块!冬日客人赶考住店,饭前送一块,清神健脑,比清茶还受欢迎!”这便定名为“晚星核桃山药芝麻糕”。
三、甜糕换线书,健脑满学堂
李夫子摸了摸胡须,又拿起一块糕,放进嘴里,笑着说:“晚星姑娘,这糕我换十五块!给学堂的先生们每人两块,再给学生们当课间点心。”他从布包里掏出个油纸包,里面是半袋枸杞,还有一小罐冰糖,“这枸杞是我从山外买来的,能明眼;冰糖是自家熬的,甜不燥,你做点心能用。”
晚星接过油纸包,打开闻了闻,枸杞的清香扑面而来。她装了十五块核桃糕,用油纸包好,再用李夫子送的红绳系成三串,递给李夫子:“李夫子,这点心您带回去,批改课业时吃,清神健脑,不够了再来换。”
李夫子接过布包,小心翼翼地放进书袋里,又把《食疗方》翻到一页,指着上面的字:“姑娘,这页记着‘核桃配枸杞,明目健脑’,下次做糕,加些枸杞,效果更好。”说罢,抱着布包,提着书袋,脚步轻快地离去,糕体的香气与书卷的墨香交织,漫向镇上学堂的方向。
阿砚捧着两块糕,小心翼翼地放进画筒旁的布袋里,“晚星姐姐,我回去给师父尝,下次师父画了《核桃健脑图》,我再给你送来!”他蹦蹦跳跳地离去,衣角带起的风,都裹着核桃的焦香。
陈禾背着药篓赶来时,篓子里除了草药,还放着一小袋枸杞:“晚星姑娘,谢大哥!今日的核桃糕够不够?我带了些枸杞,下次可以做枸杞核桃糕,先生说枸杞能明眼,配核桃,既健脑又明目,适合给林墨这样画匠,还有学堂的学生们吃。”他尝了一块核桃糕,点头道:“这糕酥松,李夫子吃了肯定舒服,我等下给学堂的其他先生送几块去。”
晚星接过枸杞,笑道:“好啊,下次用枸杞配核桃,做些明眼的甜糕,给林墨和学生们,画画、读书都不费眼。”谢景渊则在灶房煮起了核桃山药粥,放入少许枸杞,煮得粥体浓稠,盛在粗瓷碗里,温温的喝一口,清神又暖胃。
午后的阳光渐渐暖了,晒谷场上的玉米被晒得金黄,院中的竹筛上,晒着陈禾送来的枸杞,旁边摆着刚做好的核桃糕,像一件件带着书香的小摆件。晚星坐在木桌前,翻着李夫子送的《食疗方》,谢景渊端来两碗粥,递过一碗:“冬日的点心,就该这般清神健脑,既能明眼,又能养人,比啥都贴心。”
晚星喝着粥,看着院外的小路,李夫子的身影还隐约能看见,忽然觉得,这山坞的日子,就像这核桃山药芝麻糕一般,藏着山药干的绵密、核桃的香脆、芝麻的焦香,还有人与人之间最真挚的交换——夫子的书,画匠的画,郎中的药,货郎的糖,都成了冬日里最暖心的慰藉。
夕阳西下时,张掌柜的伙计推着小推车来取糕,车上装满了核桃山药芝麻糕,用桃木盒装着,盖着油纸,香气透过油纸散出来。伙计笑着说:“姑娘,掌柜的交代了,明日还要一百二十块,客人都说这糕清神,住店都要问有没有呢!”
晚星与谢景渊坐在桌前,喝着剩下的核桃山药粥,聊着明日要做的枸杞核桃糕。寒风掠过院角,却带着糕体的香气,渐渐融进这冬日的暮色里。山坞的风,又将这健脑的香气吹向学堂的窗棂、画匠的画室、酒楼的餐桌,送到每一个伏案劳作、用眼过度的人身边,让这份冬日的清润,抚慰了整个山坞。
暮色渐浓时,周桂兰拄着拐杖走来,手里拿着个布包,里面是两个刚烤好的红薯,外皮焦黑,掰开后露出金黄的果肉,“晚星丫头,谢小哥,我闻着香味就来了,给你们送两个红薯,配着糕吃,更暖!”晚星接过红薯,热气腾腾的甜香散开,三人坐在院里,就着红薯,吃着核桃糕,喝着温粥,冬夜的寒冷,仿佛都被这香甜的香气驱散了。
院外,李夫子带着学堂的学生们走来,手里提着灯笼,灯笼的光映着孩子们的笑脸,“晚星姑娘,孩子们听说有健脑糕,都想来尝尝!”晚星笑着拿出几块糕,分给孩子们,孩子们接过糕,小口吃着,笑声飘得很远,与檐下的灯笼光一起,成了冬日山坞最温暖的风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