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本小说网 > 科幻次元 > 穿越古代摆摊小厨娘 > 第646章 巷口飘槐香,织娘与书贩的晚春甘爽味

第646章 巷口飘槐香,织娘与书贩的晚春甘爽味(1 / 2)

一、槐絮落青石板,来客带春暮

村中街的老槐树缀满白絮,风一吹,细碎的花瓣落在阿柚摊前的青石板上。她刚把晒好的柠檬杏脯装进细瓷罐,就听见巷口传来纺车转动的轻响——一个穿月白色布衫的女人挎着竹篮走来,篮里放着半织好的麻布,袖口沾着棉絮,手里攥着个素布帕子。

“阿柚姑娘,我是邻巷的织娘阿秀,”女人把竹篮放在摊边,揉着酸胀的手腕说,“最近赶织夏布,坐在纺车前绷半天,想找些能随手拿的甘爽小食,不粘手还润喉,不像初春的脆片那样干。”

阿柚刚点头,巷口又停下一辆载着书箱的旧板车,推车的男人戴顶旧草帽,箱里码着叠得整齐的旧书,是走村串巷的书贩老周,擦着汗说:“每天推着车走好几里路,想带点耐放的吃食,咬着清甜不顶胃,还能解赶路的渴。”话音未落,一个扎着双马尾的小姑娘提着食盒跑过来,是村尾糖水铺的帮工小满,喘着气说:“糖水铺开始卖凉饮了,老板娘让我来问,有没有能配冰糖水的小甜食,要清清爽爽的,不抢甜味还解腻。”

晚春风裹着槐花香掠过摊前,阿柚指尖蹭过细瓷罐里的柠檬杏脯,又瞥了眼阿秀竹篮旁放着的新鲜芦荟和杨桃,忽然觉得这春暮的槐香里,藏着比初春更甘润的爽利味。

二、三款晚春新食,适配织娘与书贩

(一)芦荟杏脯冻·织娘润喉款

-适配场景:纺车织布、久坐加餐,甘润润喉,不粘手耐放

-基础原料:

-主料:新鲜芦荟200g(选库拉索芦荟,去皮取凝胶,切小丁)、阿柚自制柠檬杏脯50g(去核切细丝,泡软沥干)、吉利丁片10g(食用级,分两份)、老冰糖18g(敲碎,甜度温和)

-辅料:纯净水90l(分两份,熬糖水、调芦荟泥)、玉米淀粉6g(增加冻体韧性)、方形硅胶模具(4x4,无涂层)、食用糯米纸(剪成方形,垫模具底)

-关键步骤:

1.处理芦荟与杏脯:芦荟丁加1g盐抓匀,静置2分钟去涩,用清水冲净沥干;柠檬杏脯丝用温水泡3分钟(避免过干影响口感),挤干水分,用刀切碎至米粒大小;取50g芦荟丁加20l纯净水,压成细腻芦荟泥。

2.熬糖水:取70l纯净水放入锅中,加老冰糖碎,小火煮2分钟至融化,放凉后加入芦荟泥、杏脯碎,搅拌均匀,过细筛滤去果肉粗纤维(保证冻体细腻),得到芦荟杏脯糖水。

3.融吉利丁与定型:取7g吉利丁片用冷水泡软(约5分钟),挤干水分放入温热糖水(不超过50c)中,搅拌至完全融化;剩余3g吉利丁片加10l纯净水,隔热水融化,放凉后与玉米淀粉混合成稀糊,倒入糖水搅匀。

4.装模冷藏:方形模具底部垫糯米纸,倒入混合液至八分满,轻轻震模具排出气泡,放入冰箱冷藏2小时至完全凝固;脱模后用糯米纸单独包裹,装入密封袋。

5.成品特点:冻体晶莹软嫩,芦荟的清润混着杏脯的微酸,入口甘爽润喉,常温放3小时不变软,织布时随手拿一块,不粘手还能缓解口干。阿秀装了三块放进竹篮:“绷着布织半天,咬一口凉丝丝的,喉咙不发干,手也不抖了,比含润喉糖舒服多了”,这便成了“阿柚芦荟杏脯冻”。

(二)杨桃脯脆卷·书贩解渴款

-适配场景:推车赶路、户外加餐,清甜解渴,耐存放不压胃

-基础原料:

-主料:新鲜杨桃150g(选黄熟杨桃,去皮切薄片)、阿柚自制蜂蜜桃脯40g(去核切细丁,泡软沥干)、春卷皮10张(选薄款,常温回软)、麦芽糖25g(熬胶粘合,微甜)、熟白芝麻5g(增香,增加脆感)

-辅料:清水20l(熬麦芽糖用)、黄油8g(融化,刷春卷皮,提升酥脆)、白砂糖12g(混合麦芽糖,调节甜度)、蜂蜜6g(刷表面,增润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