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生抽10l(提鲜)
-蚝油5l(增香)
-盐2g(调味)
-白砂糖3g(中和咸味)
-清水50l(分3次加入肉末中,顺时针搅匀至吸收)
-干面粉少许(防粘)
-关键步骤:
1.面团分成40等份,擀成薄皮(同素汤包皮);
2.猪肉末中加姜末、葱末、料酒、生抽、蚝油、盐、白砂糖,顺时针搅匀,再加入玉米粒、清水,继续搅匀制成玉米猪肉馅;
3.取一张汤包皮,中间放18g肉馅,捏出18道褶封口,制成肉馅汤包生坯;
4.蒸笼垫布,放入生坯,冷水上锅,大火烧开后转中火蒸10分钟即可;
5.成品特点:肉馅紧实,玉米的清甜融入肉中,咬开后有少许汤汁,甜咸适中,孩子喜欢吃,上班族吃一笼,搭配一碗粥,午餐就解决了。
(三)豆沙甜汤包·创新甜馅
-适配场景:学生、老人当下午茶,甜而不腻
-基础原料:
-中筋面粉500g(加2g盐、220l温水揉成面团,醒发30分钟)
-红豆沙馅400g(自制或市售,加10g黄油拌匀,增加细腻感)
-白砂糖10g(根据口味调整,拌入豆沙馅中)
-桂花蜜5l(增香,可选)
-干面粉少许(防粘)
-关键步骤:
1.面团分成40等份,擀成薄皮(同前两种);
2.红豆沙馅中加白砂糖、桂花蜜(可选),拌匀制成甜馅;
3.取一张汤包皮,中间放15g甜馅,捏出12道褶封口,制成甜汤包生坯;
4.蒸笼垫布,放入生坯,冷水上锅,大火烧开后转中火蒸7分钟即可;
5.成品特点:外皮松软,内馅细腻,豆沙的香甜中带着桂花的清香(加了桂花蜜的版本),甜而不腻,学生放学吃一笼,当作下午茶,解饿又解馋。
(四)配套特色套餐与小吃
1.早茶套餐:1笼韭菜鸡蛋素汤包(10个)+1杯热豆浆+1碟凉拌黄瓜,售价十八文,比单独买便宜三文,老人喝早茶时最爱点。
2.午餐套餐:1笼玉米猪肉汤包(10个)+1碗紫菜蛋花汤,售价二十文,上班族吃一整套,顶饱又营养,打包带走也方便。
3.下午茶小份装:1笼豆沙甜汤包(6个),装在迷你蒸笼里,售价十二文,学生、闺蜜逛街时买一份,分享着吃很合适。
老陈提前备好汤包皮和馅料,第二天一早蒸笼就热了起来,浓郁的汤包香混合着韭菜、玉米、豆沙的香味,很快飘满了巷尾。有带娃的家长被香味吸引,忍不住凑过来问:“陈叔,今天蒸的啥汤包?闻着这么香!”老陈掀开蒸笼,递过一个刚蒸好的玉米猪肉汤包:“王姐,这是新做的玉米猪肉汤包,晚星姑娘教我的,您家孩子肯定喜欢!”王姐给孩子咬了一口,孩子眼睛一亮:“妈妈,这个汤包好甜!我还要吃!”王姐笑着说:“给我来一笼午餐套餐,再打包一笼豆沙甜汤包!”
老陈看着围过来的街坊,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,手里捏汤包褶的动作也越来越麻利,连腰杆都挺直了些。
三、汤包铺迎热闹,反转破阴谋
第二天一早,老陈的汤包铺前摆上了三笼刚蒸好的新汤包,旁边的桌子上放着早茶套餐和午餐套餐的样品。林晚星帮老陈写了块木牌:“柳氏加盟·陈记手工汤包铺,新汤包试吃,买套餐送迷你醋碟1个,老人买汤包减两文”。刚摆好,就围满了街坊。
“陈叔,给我来一笼韭菜鸡蛋素汤包,配杯豆浆!”“我要一笼午餐套餐,打包带走!”“帮我装一笼豆沙甜汤包,给孩子当零食!”
老陈忙得不可开交,林晚星在一旁帮忙打包、收款。就在这时,周凯带着两个伙计赶来,手里拿着一碗掺了变质肉末的汤,对着街坊大喊:“大家别买!老陈的汤包肉馅不新鲜!我昨天吃了他的汤包,拉了一晚上肚子,你们看这肉末都发臭了!”
街坊们听到这话,纷纷停下脚步,疑惑地看着老陈。老陈急得脸都红了:“不是我的肉末!我的肉馅都是早上刚买的新鲜肉,怎么会发臭?”
周凯冷笑:“不是你的是谁的?这肉馅就是从你铺子里拿的!”说着,就要去掀老陈的肉馅盆。林晚星上前一步拦住他:“周凯,别演了。昨天你往老陈的肉馅里掺变质肉末、堵煤炉风门的时候,巷尾的监控都拍下来了,而且我们已经把你散布谣言的事告诉了官府,官差马上就到!”
周凯脸色瞬间变得惨白,还想狡辩,就见几个官差快步走来。街坊们也纷纷帮腔:“我们刚才尝了老陈的汤包,又鲜又香,根本没臭味!”“你那速冻汤包一股子添加剂味,我们才不买!”“老陈的手工汤包吃了二十多年,我们信得过!”
周凯看着官差,腿一软,被带走时还不忘瞪了老陈一眼。
系统光屏亮起【终极剧情反转·汤包铺传承】:
【加盟成果:陈记手工汤包铺试营业两天,每天卖出八十多笼汤包、五十多份套餐,蒸笼从早到晚都不停歇。生意比以前好九十倍,不仅巷尾的街坊常来,连附近写字楼的白领都特意绕路来吃】
【老陈的转变:他不再愁眉苦脸,每天凌晨两点就起来揉面、调馅,还学会了提前擀好汤包皮、分好馅料,出餐速度比以前快了三倍。他把用了二十二年的蒸笼擦得锃亮,摆在铺里最显眼的地方,常对街坊说:“做汤包就像过日子,得用心调馅、耐心捏褶,才能做出好味道。以前我以为大家只图快,现在才知道,有烟火气的手工汤包,从来都有人等”】
【意外之喜:巷尾的馄饨铺老板见老陈的汤包铺火了,主动来合作,推出“汤包+馄饨”的双人套餐,深受情侣、闺蜜喜欢。老陈还收了个喜欢做面点的小伙子当徒弟,教他擀皮、调馅、捏褶,让父子传承的汤包手艺有了新希望】
夕阳西下,巷尾的路灯亮起,老陈坐在汤包铺后,正给一个小朋友装豆沙甜汤包。晚风带着汤包香,飘向远处的街巷,林晚星看着腕上的“酪”字印记,对苏晴说:“不管是巷口的饼,还是巷尾的汤包,柳氏食道的核心从来不是多快的速度,而是‘用心’二字。只要守住老手艺、带着心意做吃食,老铺子就永远有烟火气,老味道也永远能暖透人心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