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本小说网 > 科幻次元 > 穿越古代摆摊小厨娘 > 第367章 京华春市起新烟

第367章 京华春市起新烟(2 / 2)

陶灶的火苗突然变成青蓝色,将老者的中山装映出层淡影,里面分明穿着件洗得发白的粗布褂子,领口绣着个褪色的“胡”字。“您不是荣家后人?”秦风刚把新出窑的陶碗摆开,碗沿的釉色突然晕开,显出十二道细密的裂痕,每道裂痕里都渗出些暗红色的汁液,在案上拼出“光绪二十七年纵火”的字样。

老者突然将锡盒摔在地上,里面的香料撒了一地,竟在青石板上烧出串火星:“我守着这秘密五十年,就是等味脉重续的这天!”他撕开中山装的前襟,露出后背狰狞的疤痕,像被大火烧过的纹路,“当年荣记的大火是我爹放的!他是控味术第八代传人,恨荣家将南方味脉与北方烟火融合,说这是对老祖宗的背叛!”

这话刚落,味脉树突然剧烈摇晃,去年假知青埋下的种子破土而出,长出的枝条上结着两样果实:一半是苏州的梅干菜,一半是北京的酱菜,中间缠着圈细细的铜丝,上面刻着“胡荣氏”——正是照片里那位少奶奶的闺名。

四、新馔续味脉

林晚星挥起缠藤刀,在陶灶的侧面刻下“合味”二字。刀痕处突然渗出些清亮的汁液,滴在散落的香料上,竟自己熬成了锅酱色的汤汁,闻着有苏州酱肉的甜,又带着北京炸酱的咸。“去年冬夜的归味,本就是南北味脉在寻彼此。”她往汤里撒了把刚摘的香椿芽,嫩芽遇热舒展,竟在汤面拼出张完整的味脉图,比《味志》里的图谱多了十二道新的分支。

秦风把各地的泥土倒进新陶缸,苏州的青泥、北京的黄土、哈尔滨的黑土在缸里慢慢交融,最后凝成块三色泥饼。他往饼上浇了勺陶灶里的火油,点燃时火苗竟呈现出七种颜色,每种颜色都对应着种新菜品:

-海棠酥里裹着东北酸菜,酥皮用江南糯米粉和的

-卤煮火烧加了广式腊肠,汤头炖着四川花椒

-竹筒饭里一半是北京糙米,一半是苏州香米,中间夹着块湖南腊肉

孙大姐的豆浆桶里突然飘进片柳絮,与豆浆混在一起,竟发酵出种奇异的香气。她往瓷碗里舀了两勺,又从老者带来的锡盒里抓了把梅干菜末撒进去,褐色的浆汁里慢慢浮起层奶皮,上面显出行小字:“味无南北,灶火同源”。穿羽绒服的姑娘尝了口,突然红了眼眶:“这味道和我家相册里夹着的旧食谱上写的一样!”

老者往石案上摆了道压轴菜:个双层的蒸笼,上层是苏州的蟹粉小笼,褶子里藏着北京的韭菜花;下层是北方的猪肉大葱馅包子,馅料里掺着江南的笋干。他掀开笼盖的瞬间,所有的香气突然往味脉树的方向聚拢,树干上裂开道缝隙,露出里面藏着的块残匾,“荣记”二字虽被烟火熏得发黑,却在蒸汽中慢慢显出原本的金漆。

暮色漫上来时,煤市街的摊位都支棱起来了。林晚星的缠藤刀插在陶灶边,刀身映着往来食客的笑脸:穿西装的白领正吃着梅干菜馅的火烧,拎着菜篮的大妈举着竹筒饭拍照,连穿中山装的老者都坐在孙大姐的豆浆摊前,面前摆着碗混了梅干菜的豆浆,旁边放着张新拍的照片——他和穿羽绒服的姑娘并肩站在味脉树下,背景里的帆布棚上,秦风新写的招牌正被夕阳照得发亮:“京华荣记新味”。

夜风卷着槐花香掠过青石板,陶灶的余烬里,枚银镯的断片正慢慢与另一半合拢,接缝处渗出些清亮的树汁,滴在刚埋下的种子上。林晚星往灶里添了最后把柴,火苗腾起的瞬间,她仿佛看见无数双手在蒸汽里交叠:揉面的、掌勺的、添柴的,最后都化作味脉树的根须,往更深的土里扎下去,连着南北,通着古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