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本小说网 > 灵异恐怖 > 庶女攻略:病弱皇子的千层套路 > 第383章 没人下令点火,灶台自己冒了烟

第383章 没人下令点火,灶台自己冒了烟(2 / 2)

书商来订报时,她特意叮嘱:给各书院多送十套,就说崔某替学子们求个辅修教材的由头。三日后礼部派官来禁,却见太学门口贴着告示:《乐谏录》列入音律辅修书目,违者扣月俸。

赵砚舟是在尚书省值房得知此事的。

他捏着《乐谏录》末尾的《太平引》曲谱,指腹蹭过上面标注的基频数值——这是苏锦黎当年带着孩子们用竹筒吹出来的,每个音高都拿工部的铜尺量过。

周大人,他转头对工部郎中,当年铸景阳钟时,共振频率可记在档?

周郎中翻出旧档:记着,钟高九尺,壁厚三寸,共振频率...与这《太平引》的宫音几乎分毫不差。

赵砚舟眼睛亮了。

他连夜写就《国子监乐律通考修订案》,末了加一句:若以《太平引》基频为正声标准,可省各地校音之繁。次日早朝,他捧着奏疏站在丹墀下,看着二十几个曾在乡议旬会听过吹哨的郎官依次出列:臣等附议。

议案通过那日,沈琅正在江南督查哨师。

她站在苏州河畔,看八十三个哨师排成雁阵,竹哨齐鸣。

声音撞在河面上,惊起一群白鹭。换新标准。她扬手挥下,哨音陡然拔高半度——正是《太平引》的宫音。

百人合鸣的录音送到礼部时,尚书正对着《雅乐误读考》叹气。

他命乐正调了十二律来校,却见音准仪上的指针稳稳停在正中央。民间之精...他摸着那卷录音,忽然想起当年苏锦黎在皇陵外吹玉哨引开暗卫的夜——那时他还年轻,觉得这女子不过是个跳梁小丑。

元惠禅师是在佛前长明灯下知道这些的。

他盘坐在蒲团上,望着窗外渐起的南风,手中的佛珠突然地断了线。

沙弥来报礼部再不言废哨时,他只是笑,转身从佛龛后取出半幅残卷——《缄语源流考》原本,边缘还留着苏锦黎当年题的小楷:声若可囚,星汉何鸣?

烧了吧。他将残卷投入灯焰。

火舌舔过纸页时,墙上映出一行幻影:言不可封,声不可囚。沙弥惊呼要抢,他按住小徒弟的手:你听。

殿外的风突然大了,穿过檐角的铜铃,裹着千里外的哨音、书声、编钟声,混作一片。

那声音比残卷上的字更响,比刻在石头上的话更久。

此时的京城西角,郑崇安正坐在密室里。

案头的茶盏凉了,他盯着案上叠着的《雅乐误读考》《乐谏录》,指节捏得发白。

暗卫跪在地上:大人,各地清剿...都败了。

败了?他突然掀翻茶盏,瓷片溅在暗卫脸上。

烛火晃了晃,他从袖中摸出块碎玉——是七王妃当年赏的。去寻个手妙的,他盯着玉上的纹路,仿她的笔迹...写封信。

窗外的风卷着哨音吹进来,拂过他案头未干的墨迹,将七王妃密信几个字,轻轻掀了一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