而现在,门缝下,似乎有极淡的香灰痕迹,被人匆忙扫过,却未清尽。
她不动声色,只低声唤来韩四娘:“派人盯死那条路,无论谁进出,皆记下身形步态。”
韩四娘领命而去。
苏锦黎立于灯影之下,指尖再次抚上袖中银管。
春芜已在更换乐工服饰,沈琅检查律笛与备用药丸,一切看似井然有序。
可她知道,对方不会就此罢手。
既然毁不了人,便会直接对付钟。
既然堵不住制度漏洞,就会祭出更高阶的音煞——比如,唤醒沉睡在钟腹中的“音灵”,或是在共鸣时刻投下“破律钉”。
她抬眸,看向头顶石穹。
那里雕刻着古老的星轨图,与钟楼形成天地呼应之势。
真正的较量,才刚刚开始。
而此刻,观礼台上,崔氏女官静静坐着。
她望着地宫方向,嘴角忽然勾起一丝冷笑。
身旁两名宫婢低头候命,手中托盘覆着红绸,里面静静躺着两粒墨绿色丹丸,标签写着“解音丸”。
她轻轻挥手。
一人转身离去,脚步悄无声息,直奔西侧偏廊。
巳时四刻,观礼台上的风突然静了。
崔氏女官指尖轻叩扶手,目光仍落在地宫方向。
她身侧宫婢已悄然退下两人,一前一后隐入偏廊雪影之中,手中红绸裹着的“解音丸”在袖底微沉。
那药丸表面泛着墨绿光泽,像是活物般吸着光——一旦吞服,在高音震荡时便会逆冲经脉,直击识海,轻则失神晕厥,重则癫狂自戕。
她不信沈琅能撑过钟鸣那一刻。
消息很快传来:第三条甬道已被彻底封锁,铁门落锁加印,由尚仪局亲信宦官把守,任何人不得进出。
她唇角微扬,仿佛已看见沈琅在钟前失声倒地的画面。
但她不知道,韩四娘早在半个时辰前就布下了眼线。
当两名宫婢假扮医女、捧着药匣现身地宫东侧入口时,守卫并未阻拦——毕竟祭典前夕,各司医官往来频繁。
可就在她们递出药盒、声称“奉尚仪局令,为执槌者护嗓”的瞬间,韩四娘藏于暗处的暗卫已借清扫残雪之机,无声贴近,以极快手势完成调包。
原封不动的红绸之下,蜡丸早已易主。
那枚被塞入年长宫婢袖袋的替换品,外表与“解音丸”无异,内里却只是一味安神香脂,外层刻着极细的“天官赐福”纹——那是王府暗记,也是昔日先帝御赐苏家老仆的护身符样式,如今成了反向追踪的信标。
与此同时,一封匿名密信已通过市井驿童送抵御史台值房。
纸上仅八字:“尚仪局私藏禁药,意图干扰国祭。”字迹仿得拙劣,偏偏用的是尚仪局惯用的松烟墨与蚕纹笺,连火漆印都照搬了崔氏私印轮廓。
真假难辨,却足以掀起波澜。
地宫内,沈琅正束发戴冠,玄衣金绶映着铜灯,如战将披甲。
她握紧律令金符,转身看向苏锦黎:“若他们最后不是毁钟,而是毁人呢?”
苏锦黎立于石阶之上,目光穿过层层帷幕,落在地宫出口处。
魏承业已率边军精锐布防四周,铁甲森然,刀不出鞘却杀气隐现。
她轻轻开口:“那就让他们看看——换一个人,换十个人,这钟照样能响。”
话音未落,西侧檐角忽有灰影一闪。
那人贴瓦而行,身形瘦削,手中短刃泛着幽蓝微光,连飘落的雪片触及刃锋都会瞬间凝滞、碎裂。
他腰间悬一枚残缺铜铃,不响,却微微震颤,似在感应某种频率。
苏锦黎眸光一冷。
那是音煞者的标记——能以兵器引动声波共振,专破乐律根基。
对方不再满足于制哑、投毒,而是准备直接以人为器,扰乱钟魂。
她不动声色,抬手轻抚袖中银管——那是春芜昨夜亲手所制的定音频哨,吹之可压杂音三成。
她没打算靠它赢,但至少,能让真相多活一刻。
风再度卷起,夹着雪粒拍打钟楼飞檐。
祭坛之外,百官尚未列队完毕,天际阴云低垂,仿佛压着一口将启未启的巨钟。
远处宫墙根下,几株枯槐无风自动,枝干轻晃,发出细微如泣的摩擦声。
忽然,有人低声惊问:“你……听见什么了吗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