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本小说网 > 灵异恐怖 > 庶女攻略:病弱皇子的千层套路 > 第323章 网还没收口,漏了个角儿

第323章 网还没收口,漏了个角儿(1 / 2)

洛阳城南,冬雨如丝。

巷子窄得只容一人侧身通过,墙根下积着黑水,几只瘦猫蜷在破筐里发抖。

林小满缩在灶台边,指尖沾着炭灰,在斑驳的土墙上一遍遍描画那组纹路——线条盘绕如钟纽,又似音波流转,细密交错,仿佛藏着某种无声的律令。

她不知道这图是什么,只知道爹咽气前死死攥着她的手,眼窝深陷,声音断续:“这图……能救钟。谁要是造出真钟,天地会听见。”

邻居阿婆探头看了一眼,嘟囔道:“疯了罢,天天画这些鬼画符。”没人信她,也没人记得西山窑二十年前烧毁时,曾传出三声异常清越的钟鸣,像是临终一叹。

可今日不同。

一个裹着旧青布斗篷的老妇人站在门口,拄着拐杖,目光落在墙上那一刻,整个人僵住了。

田嬷嬷。

她曾在工部乐坊当差三十年,识得天下七十二种铸钟图谱。

而眼前这组纹路,她只在先帝年间一份焚毁档案中见过残影——“分铸榫卯图”,专为隐蔽拼接铅芯钟体所设,能让一口外铜内铅的假钟,听上去竟比真钟还准。

此图一出,便是私铸案最后的钥匙。

她没说话,只是默默放下一袋米粮,轻声道:“姑娘,天冷,吃些热的。”

转身离去时,她脚步极稳,心里却翻江倒海。

走到巷口,掏出怀中密笺,迅速写下几字:“西山余脉或仍有活模未毁。”随即塞入袖中特制暗格,命随行小厮快马回京,直送韩四娘。

七王府偏院,苏锦黎正对着一张灾赈名录出神。

名单摊在案上,墨迹清晰:林小满,女,年十六,户籍挂西山官窑(已焚),连续八年领取“乐工遗属”补助。

而西山窑早在贞和九年冬就被一场大火夷为平地,所有匠籍注销,连灰都吹散了。

偏偏这个“林小满”每年都能准时领到钱。

她指尖轻轻敲了敲纸面,眸光微冷。

不是巧合,是有人刻意保下了这个名字——要么是罪人之后,想苟延残喘;要么是知情者,在等一个时机。

韩四娘推门进来,递上田嬷嬷的密报。

苏锦黎看完,沉默片刻,忽而唤人:“请沈协理来一趟。”

半个时辰后,沈琅到来,素衣简饰,眉目沉静。

听完原委,她久久未语,目光落在那份名单上,忽然道:“若图纸尚存,必有人想用最后一次——或是造一口‘真钟’洗罪,或是造一口更完美的‘假钟’续命。”

苏锦黎点头:“所以我不会派人搜山。逼得太紧,他们会毁图灭迹。不如开一道门。”

“什么门?”

“匿名换图。”苏锦黎抬眼,“凡交出完整私铸图者,可免其直系子孙三代徭役,且不追责。”

沈琅一怔,随即明白过来——这是以人心换真相。

那些背负秘密活了二十年的人,或许不敢站出来,但若能换来后代一条生路,他们便有了开口的理由。

三日后,正音局后堂暗箱开启。

里面只有一封无署名信,纸张焦了一角,像是从火里抢出来的。

展开一看,半张残图静静躺在纸上,正是“分铸榫卯图”的右下半部,线条精密,毫无涂改。

背面写着一行小字:“要全图,来城南义庄见人。”

沈琅当即决定亲自前往。

韩四娘反对:“太险,万一有埋伏?”

“正因为危险,才不能让别人去。”沈琅平静道,“这是他们对世间的最后一份信任。若我们都不敢赴约,还谈什么正音归本?”

她带了两名盲童同行。孩子虽看不见,耳朵却灵,脚步也轻。

义庄深处,腐木与湿土的气息混杂。

棺材横七竖八堆在角落,有的盖子半开,露出朽烂的麻布。

沈琅提灯前行,脚步未停。

直到最里间,她看见一名枯瘦老妇倚棺而坐,怀里紧紧抱着一只陶瓮,指节泛白。

“你来了。”老妇声音沙哑,“我男人是西山主匠,二十年前,他亲手烧毁了所有模具,唯独留下这一套,化成灰埋在这瓮底。”

她低头摩挲陶瓮,像抚婴孩。

“他说——‘若天下还有人想听真音,就让它重见天日。’”

风穿隙而入,吹动灯笼火焰,光影晃动间,她抬起手,指向墙角一处松动的砖土。

“挖吧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