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本小说网 > 灵异恐怖 > 庶女攻略:病弱皇子的千层套路 > 第317章 门还没推开,手先暖了

第317章 门还没推开,手先暖了(1 / 2)

清晨细雨洒落,国子监东墙外的青石阶被浸成深灰色。

香火未熄,一缕薄烟在湿气中挣扎着升起,缠绕在“音魂碑”斑驳的字迹间。

几名老匠人带着孙儿跪拜良久,衣襟沾了泥水也不在意。

起身时,他们并未离去,反而默默排成一列,手持铜尺,肃立碑侧。

“今日我等轮值听音。”其中一名白发老者低声道,声音不大,却像钉入地底的桩。

没人应声,但人群自动让出一条道。

这些人年纪不一,有的拄拐,有的手抖,可站姿笔直,仿佛守的不是一块碑,而是某种失而复得的尊严。

脚步声由远及近——工部差役来了,七八人披着油布斗篷,领头的拎着一把铁锤,靴底踩碎水洼,气势汹汹。

“奉令拆除围栏,闲人退避!”差役头目扬声喊道,举起锤子就要砸向碑基旁的木桩。

话音未落,一道影子猛然扑出。

是先前跪拜的老妇,白发散乱,膝盖刚离地就往前冲,整个人死死抱住石座,手臂环得极紧,像要把自己焊进这块石头里。

“这是我男人用命换来的碑!”她嘶喊着,嗓音劈裂,“永昌十九年,他试音时听见钟里有杂音,说了实话……当晚就被说是醉酒落河!你们要动它,先踩过我的尸!”

四周骤然安静了一瞬。

随即,竹笛响起,一声清越破雨而来。

接着是铜铃、骨哨、小磬,一支支乐器被人举起,轻轻敲响。

没有呐喊,没有哭闹,只有声音——千百种曾被压制的声音,在细雨中汇成一股无法忽视的潮。

围观百姓层层围拢,将差役围在中央。

有人高举家传校音尺,有人捧出祖辈留下的律谱残页。

一个盲童牵着祖父的手,站在最前,手中竹管贴耳,像是在倾听大地的脉搏。

差役面面相觑。

那头目握锤的手开始发颤,雨水顺着帽檐流进脖颈,冷得刺骨。

他张了张嘴,终是没再下令,只低吼一句:“撤!”

队伍狼狈退去,泥水四溅。

而那块碑,依旧矗立。

香火未断,铜尺未收,老人们仍站着,像一座移动的界碑。

七王府书房内,烛火已熄,晨光透窗而入,映在案上摊开的《正音巡行章程》草案上。

苏锦黎指尖轻叩“拆模献器”四字,眼神沉静如井。

韩四娘低声禀报完现场情形,垂首候命。

室内良久无声。

“他们不是不敢拆碑,”苏锦黎终于开口,声音很轻,却字字清晰,“是怕砸下去那一瞬,全城都听见自己心虚。”

她抬眸,目光落在窗外微亮的天色上,“传沈琅,即刻赶赴工部衙门前。”

韩四娘一怔:“可是要去争?要闹?”

“不争,不闹。”苏锦黎摇头,唇角微扬,“只带十名盲童,现场演示‘触钟识律’。另设榜悬赏——凡举报一处伪钟藏地者,赏银五两,可匿名投书至正音局信箱。”

韩四娘记下,转身欲走。

“等等。”苏锦黎又道,“让沈琅穿素衣,不带仪仗。百姓信的是真音,不是官威。”

是日午时,工部衙门前聚起人群。

沈琅立于青石阶上,身后十名盲童手抚不同形制的古钟残件,逐一以指尖滑过钟壁,再以小槌轻击,报出律名与偏差。

一名八岁盲童摸到一口礼钟内缘凹陷处,忽然蹙眉:“此钟三音不协,腹中有夹层。”

围观者哗然。

榜文高悬,红纸黑字:“赏银五两,匿名可投。”

当夜,三封无署名信悄然投入正音局信箱。

其中一封纸上无字,仅绘有一幅兵部南库暗道图,线条细致,连通风口位置都标得清楚。

角落画了个小钟,歪斜哭泣,墨迹未干。

裴文昭接到密信时正在大理寺整理《待音昭雪簿》。

他看过图纸,沉默片刻,召来亲信暗卫,只说一句:“今夜,去兵部南库,带耳朵,不带刀。”

亥时三刻,月隐云后。

一行人潜入南库偏院,依图掘开地面三尺,果见夹层。

内藏未熔尽的编钟残件十余口,表面鎏金尚存,铭文皆为新刻,字体僵硬,历法错漏。

裴文昭蹲下身,以指腹摩挲钟内铅芯,冷光映在他脸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