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本小说网 > 灵异恐怖 > 庶女攻略:病弱皇子的千层套路 > 第233章 新官上任,旧鬼敲门

第233章 新官上任,旧鬼敲门(2 / 2)

夜风穿廊,吹得檐下铜铃轻响。

苏锦黎坐在书房案后,手中那封密函已被反复摩挲至边角微卷。

沈家私章的火漆印仍清晰可见,像一枚烙在纸上的伤疤。

她没有立刻召见沈砚,而是命人取来永宁寺近五年海外账册副本。

烛光下,墨迹一行行掠过眼底,数字如藤蔓缠绕心口。

直到三更,赵九龄悄然归来,低声禀报:“沈主事今夜未归户部,独自在值房待了两个时辰,走时袖中藏了一匣文书。”

“他犹豫了。”苏锦黎轻声道。

翌日清晨,她派人送去一方黑檀木盒,无字无纹,只在盒底刻了极小的一个“信”字。

半个时辰后,那盒子原样送回——里面多了一份密封的竹简,外覆黄绢,火漆封缄,正面写着:“唯王妃可启。”

她拆开,取出其中薄纸,目光一寸寸扫过。

纸上列着三笔海外汇兑记录,收款方为“金陵沈氏支房”,经手人为沈砚叔父、前礼部员外郎沈崇安。

金额不大,合计不过三千两白银,但每一笔都标注“永宁寺香资转付”。

证据确凿,足以上奏弹劾,牵连整个沈家族名。

她闭上眼,指尖压住眉心。

沈砚不是不知道后果。

他是把仕途、家族、清誉全都押上了天平,只为了不让手中的正义沾上私情的污点。

可他也无法亲手递出这把刀——所以他交给了她。

午后,王府议事厅内,萧澈端坐主位,神色淡然,却掩不住眼底疲惫。

魏箴垂手立于侧,神情谨慎;赵九龄站在门边,如同影子。

周怀安被请来,却不肯入座,只倚着柱子冷眼看人。

沈砚最后到,面色苍白,衣襟未整,像是刚从一场内心鏖战中脱身。

苏锦黎起身,将那份竹简轻轻置于长案中央。

“今日召集诸位,不为定罪,而为立规。”她的声音不高,却字字清晰,“我们查贪官,不是为了换一批人坐上高位,而是要打破‘一人倒台,一族覆灭’的循环。”

她顿了顿,目光扫过众人。

“我提议设立‘宽恕庭’——凡主动自首、交出赃款、指认同伙者,可减等论处,由受害者家属参与量刑评议。此举非为纵容,而是为了让制度有机会自我修正。”

话音落下,厅内一片死寂。

随即,周怀安冷笑出声。

“宽恕?你让我去听那些人写悔过书?念他们‘一时糊涂’?你知道我妻子是怎么死的吗?她在大理寺门前跪了七天,求一份重审状,结果被人拖走,活活杖毙在巷口!”他猛地拍桌,声音嘶哑,“你说制度是敌人,可制度是谁撑起来的?是一个个披着官袍的畜生!你现在告诉我,可以‘宽恕’?”

没有人回应。

沈砚低着头,手指攥紧又松开。

他知道,若非苏锦黎设此机制,自己今日已成阶下囚。

可他也明白,对许多人而言,这种“程序正义”不过是另一种拖延与妥协。

萧澈终于开口:“若不设限,清算便会失控。昨日城南染坊的事,若非赵九龄调换路线,三条人命已在刀下。我们不能以暴制暴,否则与东宫何异?”

“那你们就继续写折子、走流程吧。”周怀安冷冷道,“我在民间等你们的结果。”

他说完转身离去,背影决绝。

厅内气氛沉重。

魏箴欲言又止,最终只是一叹。

赵九龄默默收起那份竹简,准备送往影阁归档。

就在此时,慧真匆匆进来,在苏锦黎耳边低语几句。

她眸光一动。

“带他进来。”

片刻后,一名灰衣男子被引入,双手反绑,脸上带着长期逃亡留下的憔悴与警惕。

他是东宫旧吏谢允,曾掌管御药监外围账目,通缉榜上有名,如今却主动投案。

他从怀中掏出一支细长竹筒,外面裹着油布。

“我知道你们在查御药体系。”他声音沙哑,“这不是供词,是声音——太子亲口所说的话,录在这筒里。”

他抬眼看着苏锦黎,嘴角竟浮起一丝笑:“你们以为我是棋子?其实……我也在等一个能听得见哭声的人。”

厅内无人言语。

苏锦黎接过竹筒,指尖微颤。

她知道这意味着什么——这是第一份直接指向太子本人的铁证。

不再是旁证、推测,而是亲口承认。

她缓缓将其收入袖中。

窗外,乌云渐聚,一道闪电劈开天际,雷声滚滚而来。

夜深,万籁俱寂。

苏锦黎独坐灯下,取出那支竹筒,小心翼翼接入共鸣耳器。

她按下机关,细微的人声从中流淌而出——低沉、冷静、带着不容置疑的威压。

“……林氏只是幌子,真正用药之人,是我父皇点头默许的。只要老七还活着,就必须用慢毒控他。永宁寺每年二十万两‘供养金’,一半入我私库,一半打点六部……”

每一个字都如冰锥刺骨。

她一遍遍重放,确认音色、语气、停顿,皆与太子平日说话习惯吻合。

真实无疑。

可就在某一次回放接近尾声时,她忽然停住。

屏息凝神,再度倒转。

在那句“……打点六部”之后,极轻微地,传来一声悠远的钟鸣——短促、清越,几乎被杂音掩盖。

她心头一震。

那声音她认得。

是东宫每日卯时才会敲响的“晨净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