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本小说网 > 灵异恐怖 > 庶女攻略:病弱皇子的千层套路 > 第159章 王爷吐血那天,天也裂了道缝

第159章 王爷吐血那天,天也裂了道缝(2 / 2)

笔尖沙沙作响,他在修订一份名为《南郊仪注补遗》的文书,纸页翻到最后一页,墨迹沉凝如血:

“代罪祭官面具已现,若不行祭,则灾必延及社稷。”林砚舟写完最后一笔时,天已三更。

烛火被窗外灌进的风压得几乎熄灭,他抬手挡了挡,指尖仍沾着未干的墨。

那句“代罪祭官面具已现,若不行祭,则灾必延及社稷”赫然在纸页末端,字迹如刀刻入木简。

他知道,这不只是补遗,而是一道催命符——一道以礼制为名、实则撬动皇权根基的暗令。

但他必须这么做。

三年前静思院大火那夜,他曾亲眼看见一名奄奄一息的小太监从废墟中爬出,嘴里念着“先太子……未死”,而后被人拖回火场。

那时他不过是个掌管典籍的闲官,连一句公道话都不敢上奏。

如今,天地都开始说话了,他不能再沉默。

他吹熄蜡烛,将文书卷起,用青绸裹好,亲自送往礼部代尚书李慎之府邸。

门房欲拦,林砚舟只说一句:“南郊仪注有重大疏漏,关乎宗庙安危。”对方脸色微变,连忙通报。

李慎之披衣而出,见是林砚舟,眉头一皱:“这么晚了,何事如此紧急?”

林砚舟不答,只将文书递上,待其展开阅览至末尾,才缓缓开口:“面具上的名字,是你女儿嫁给太子那年,亲手绣上去的。”

空气骤然凝固。

李慎之猛地抬头,瞳孔剧烈收缩。

那赤金面具乃南郊祭典重器,历来由当朝储君亲戴行礼,绣名之举本为祈福,乃是极私密之事,连史官都不曾记载。

此人如何得知?

“你……从何处听来?”

“我不知来源,只知真相。”林砚舟声音低却稳,“若祭不行,灾将至;若祭举行,代罪者必显。大人以为,太子可堪承此责?”

李慎之的手微微发抖。

他不是不知宫中隐秘,只是多年来装聋作哑,只为保全家族。

可今夜天裂、钟鸣、贤王呕血,民间童谣四起,连钦天监都默许异象流传……这些,真的是天意吗?

还是有人,早已布下棋局?

他终究没再问下去,只沉声道:“我明日便向陛下请辞。”

林砚舟点头,转身离去,身影没入雨幕。

那一夜,暴雨如注。

程砚秋立于钟楼最高处,雷光一次次照亮她冷峻的面容。

她解开铜枢外的三重封印,将水运浑象调至最高档位——此机关自前朝失传,唯钦天监秘录记载其法,一旦启动,可引天雷共振地脉,虽不能发声,却能使台基震颤如鼓。

“四十九道电,对应四十九州。”她低声念着祖训,“今日借天之力,证人之罪。”

第一道闪电落下,钟顶铜兽崩裂;第七道时,整座台基开始轻颤;到第四十九道劈下,地下仿佛传来闷响,似有巨物苏醒。

她在随身日记上写下最后一行字:

“今日之后,无人再敢说,天不知人间事。”

皇宫深处,皇帝独坐乾元殿。

帘外雷声滚滚,映得龙袍泛青。

案前摆着那份空白诏书,朱笔悬于纸上良久,终于落下两字——

“废……储……”

笔锋颤抖,却未断。

而在礼部值房,一具赤金面具静静躺在檀木匣中,内侧暗纹细密,无人察觉其中一道凹槽已被悄然处理,只待汗水浸润,便会浮现深藏之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