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本小说网 > 灵异恐怖 > 庶女攻略:病弱皇子的千层套路 > 第127章 谁家的钟能管到天上去

第127章 谁家的钟能管到天上去(2 / 2)

他顿了顿,低笑一声:“只要他们开始争论‘谁有权定义时间’,我们就赢了。”

苏锦黎望着庭院里那株枯梅,忽然道:“程砚秋说,她拉那一声钟,耗尽了力气。”

“我知道。”萧澈点头,“所以她不会再拉第二次。”

两人相视片刻,皆未言语。

但他们心里清楚:风暴才刚开始。

真正的较量不在民间流言,不在朝堂争辩,而在那个始终沉默的人——张慎。

这位执掌司礼监二十年的老太监,素来行事缜密如绣,从不出错。

可如今,宫中无旨、太子束手、钟鼓司瘫痪,他若再不出手,便是失职。

更重要的是,那些飞往各地的鸽书、街头疯传的黑棺、还有谢云归那一句“代天司辰”,已经触到了皇权最敏感的神经。

他不可能继续坐视。

果然,当日下午,内廷传出消息:张慎亲自带人上了钟楼,翻检机括,查验水道。

他盯着那根被程砚秋拉动过的锈链看了许久,眼神冷得像铁。

傍晚时分,宫门紧闭,一道密令悄然送出。

没人知道内容,但所有人都感觉到——风向变了。

张慎终于坐不住了。

当夜三更,司礼监掌印太监亲率内侍二十四人封锁钟鼓司,宫门落钥,禁军巡街加哨一倍。

翌日清晨,一道由钦天监、太常寺联署的奏报递入内阁:昨夜观测天象,见紫气凝滞于辰位,北斗第七星微黯,乃“时序受阻”之兆;误点非人力所致,实为天地之息偶有迟缓,请陛下昭告天下,以安民心。

文辞庄重,滴水不漏。

可苏锦黎在王府偏厅读完抄本时,只轻轻一笑。

“他想把天象变成遮羞布。”她对坐在窗下的萧澈道,“可天不会说话,会说话的是铸钟的人。”

萧澈没应声。

他正用银针挑开一只黑漆小盒,里面是一片薄如蝉翼的铜片——赵九龄亲手从新钟腹中取出来的残页拓模。

八个字清晰可见:“代身癸,承运七载,归墟守命”。

字体古拙,却与礼部藏档中皇帝登基大典所用礼器铭文笔意一致,连勾画转折处的细微顿挫都分毫不差。

这不是民间私铸,而是宫廷匠作监原模翻制。

“他们在重造的不是钟,是符。”萧澈声音很轻,像在自语,“一个能让时间‘合法’停摆的符咒。只要这钟响了,就等于宣告:陛下的意志仍统摄四时——哪怕他人已不在明处。”

苏锦黎指尖抚过拓片边缘,忽然道:“你有没有想过,他们真正怕的,不是钟没响,而是有人听见了不该听的声音?”

萧澈抬眼。

她继续说:“程砚秋拉那一下,不是为了报时,是为了证明——钟还能响。而一旦它能响,就意味着,有人可以决定什么时候让它响。”

空气静了一瞬。

片刻后,萧澈提笔,在一张素笺上写下八字批令:“伪响非天律,考工自有证。”随即封入火漆信囊,交给候在外间的暗卫。

“送去各省学政衙门,匿名。”他说,“附上《考工记·钟律篇》古注本,就说——这是某老儒临终献书。”

风雪止于黎明,京城屋顶积白如纸。

然而就在当日午后,街头巷尾悄然流传起一种说法:朝廷要铸的新钟,并非补漏修废,而是“代命镇魂”之器;更有知情者称,模具出自先帝密匣,当年仅用于登基祭天,凡再动用,必主皇权更迭。

流言如细针,刺入每一处权力缝隙。

湖广、江西两地学政次日便回奏,请旨重审“时辰紊乱期间”所有官文书效力;翰林院几位致仕老臣联名上疏,请求重启“天律议政”旧制,由三公九卿共参天象异变。

甚至连一向沉默的宗人府,也递了份轻飘飘的条陈:请查历代皇子殡葬规制是否合礼。

萧澈看着这份条陈,久久未语。

苏锦黎站在屏风旁,望着窗外渐融的残雪,忽觉一丝异样——仿佛有什么被埋得很深的东西,正随着这场关于时间的争斗,一点点浮出地表。

而她不知道的是,此刻大理寺少卿谢云归,正立在宗人府尘封多年的档案阁前,手中执灯,目光落在一册泛黄卷宗的题签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