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7章(2 / 2)

\"备身为汉室枝叶...\"刘备望向远方,\"但求重整山河,再造大汉盛世,此心可昭日月。\"

陈宫抱拳言道:\"主公有吞吐天地之志,实在令宫钦佩。现如今云长、翼德两位将军已在汉中城下安营扎寨,依我之见,不出旬月必能攻克汉中,为主公在益州奠定基业。待站稳脚跟后,便可徐徐图谋整个益州,届时必能在乱世中占据一席之地。\"

刘备轻叹一声,眉宇间透着几分郁结:\"那刘苍坐拥辽阔疆土,麾下猛将如林、谋士如雨。若他当真忠于汉室,备自当归顺。奈何此人狼子野心,实在令人不齿。\"

若刘苍在场,听到这番说辞定要嗤之以鼻。这天下枭雄谁不是各怀心思?汉室衰微至此,明眼人都看得清清楚楚。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壮大自己,还要贬损他人,实在可笑。

说来有趣,刘备是否真是汉室宗亲始终存疑。早年他每逢人便自称宗亲,却从未出示过族谱凭证。直到后来面见天子,才得了宗亲名分。或许天子当时病急乱投医,见刘备四处宣扬宗亲身份,索性顺水推舟认下这个亲戚,指望日后能多个助力也未可知。

\"南阳郡怕是待不长了。\"刘备轻啜清茶,望着窗外苍茫山河低声说道。

陈宫抚须笑道:\"主公何必忧虑?将南阳暂让刘苍又何妨?眼下他势大,不宜正面相争。我们的出路在益州——那里沃野千里,更有崇山峻岭为屏障。若能据守险要,外御强敌、内修政事,待天下有变时,未必不能成就大业。\"

这番谋划确实精妙。如今刘苍兵强马壮,连曹操都忌惮三分。原本正愁无处可去,不想益州孟达竟主动来邀。益州地势险要,物阜民丰,正是积蓄实力的绝佳之地。那些天然关隘更如同铜墙铁壁,能让来犯之敌望而却步。

刘军大可安心积蓄力量,待日后良机降临。

\"那刘禹果然威风,三路兵马齐发,直指益州、扬州、徐州前线。据探子回报,不出旬月这三州之地便要尽归其手了。\"刘备话里透着酸意,眼底难掩艳羡。

身侧谋士陈宫轻摇羽扇:\"刘苍虽势大,却也非铁板一块。江东孙氏便是他心腹之患。\"旁人只见刘苍开疆拓土,唯有他看出这扩张背后暗藏隐忧。若不解决这些隐患,待拿下扬州等地后,再想更进一步恐怕难上加难。

\"先生是说......孙尚香?\"刘备突然来了精神。数月前刘苍出兵江东,就在众人以为要势如破竹时,对方拿下庐陵、庐江二郡后竟按兵不动。坊间传闻孙尚香闻讯大怒,亲率娘子军星夜驰归江东,与刘苍当面对质后,十万大军竟就此驻足。

陈宫抚掌笑道:\"孙伯符当真深谋远虑。这联姻之计看似委曲求全,实则是给刘苍套了道紧箍咒。如今要动江东,他先得过了枕边人这关。\"羽扇在沙盘上重重一点:\"更妙的是孙权绝非庸主,断不会将父兄基业拱手相让。\"

说着又轻叹一声:\"可惜江东终究独木难支。刘苍真要铁了心收拾孙权,不过是早三年晚五载的事,最多给我们多争取些时日罢了。\"

正说话间,亲兵在五步外踌躇不前。刘备见状放下茶盏:\"军情要紧。\"待接过信笺,与陈宫对视时,二人俱是一怔——那烫金名帖上赫然写着:汉左将军刘苍遣使拜谒。

小卒从怀中取出信函,躬身呈给陈宫。

陈宫接过,转呈刘备,刘备阅罢,复递回陈宫手中。

“蹊跷,刘苍此时来信求见?”

刘备拧眉沉思,“公台,你如何看这封信?”

陈宫沉吟片刻,并不急于应答。

刘备也不催促,任他思索,自己亦在揣摩此信深意。

“南阳郡。”

陈宫忽而开口,吐出三字。

刘备眉峰一挑,“南阳?莫非他要攻取南阳?”

旋即摇头否决——近来刘苍用兵皆在冀、徐、扬三州,毫无进犯南阳之兆。

“主公,依我之见,刘苍此番来信,必为南阳郡之事。”

“难道他按捺不住,欲夺我南阳?”

刘备虽不愿与刘苍正面交锋,却也非怯战之辈。眼下唯一顾虑,是关羽、张飞尚在益州,纵使调兵亦难及时驰援。

“主公无需多虑。刘苍既以书信相约,必非为战。此番会面,不妨应允。”

陈宫权衡利弊后,力劝刘备赴约。

“好!我便会一会这天下一诸侯!”

刘备拍案定策。他并不担忧自身安危——若刘苍存心加害,大可挥师直取,何必多此一举?

建安五年八月末,刘苍与刘备这场会面,被后世史家视为三分天下之始。

烈日当空,热浪灼人。

几只倦鸟蔫蔫栖于枝头,鸣声断续。

骤闻马蹄声由远及近,惊得群鸟四散。

将军洼乃盆地之地,相传古时两军在此鏖战数日,血积成湖。

周遭树木吸噬血水,竟使叶泛淡红。

数百年来,每逢盛夏,红树映湖,景致奇绝。

此刻,两支铁骑踏破此地宁静。

刘苍身披玄甲,执霸王枪,胯下火赤驹嘶风,千骑环侍,杀气凌霄。

对岸处,刘备同样全副武装,腰间悬着雌雄双股剑,身后率领百余精锐骑兵。虽也算得上精兵强将,但较之刘苍麾下的铁甲骑兵,仍逊色不少。

\"玄德公,别来无恙?\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