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0章(2 / 2)

曹性立即下令全军隐蔽,目光扫过不远处一片洼地,随即带队潜入其中。

休整间,曹性仔细分析军情。他明白要速胜黄盖援军,必须出奇制胜。正面交锋难以速决,而斥候因担心暴露,未能探明敌营虚实。

\"夜袭是否可行?\"

曹性陷入沉思。作为肩负重任的将领,他誓要打出漂亮一仗,方不负主公厚望。

\"还是亲自查探更为稳妥。\"

他决定先查明敌情,再与甘宁约定前后夹击之计。

望着渐暗的天色,曹性强压下急切心情,静待时机。

此时夏口城外军营中,黄盖正与诸将议事。营帐内火光通明,争论声此起彼伏。

\"甘宁果真勇猛过人,连我也只能战个平手。\"黄盖叹道,\"加之攻城器械丢失,至少还需数日准备。诸位有何良策?\"

韩当忧心忡忡:\"大都督若能攻下建昌,我等尚有退路。如今前有坚城,后无退路,稍有不慎便可能全军覆没。\"

夜色如墨,军营四周早已点起火把,跃动的火光将前方照得通明,以防敌军偷袭。

黑暗中,数道身影匍匐在地,悄然潜至军营附近。

“将军,前方正是江东大营。”

一个黑影低声向中间之人禀报。

居中者正是亲自前来查探的曹性。他不愿返回夏口,也明白即便回去也无济于事,不如在外伺机而动。

曹性眯起双眼,仔细审视军营布局,试图寻找破绽。

观察良久却一无所获,但他并不急躁。无论是黄盖还是韩当,皆是久经沙场的老将,扎营时自然会考虑夜袭的可能。

转眼已是三更时分,曹性带人绕营巡查一周后,悄然撤出。

退至安全距离后,方才上马返回藏身之处。

为免暴露行踪,众人不敢生火,只能以干粮果腹。

所有人都屏息凝神,刻意放轻动作。

回营后,曹性眉头紧锁,反复推演各种战术。

方才的观察表明,夜袭胜算渺茫,这半夜的查探竟未发现半点可乘之机。

此地百里之内地势平坦,连个像样的埋伏点都难寻。

“再观察几日吧,谅那甘宁背靠夏口,短期内应当无虞。”

曹性苦思良久,只得继续寻找战机。

而此刻军营中的黄盖等人,全然不知身后正有敌军暗中窥伺。

(下转【建昌鏖战】

两日光阴转瞬即逝。

黄盖日益焦躁,脾气也愈发暴烈。

“整整两日强攻,竟拿不下夏口!甘宁那厮当真狡诈!”

这些日子里,黄盖与韩当多次亲率部众攻城,却屡遭击退。有次他拼死杀上城头,却被甘宁用铁索横扫而下。即便分兵牵制,对方也能迅速以箭雨压制。

数次冲锋下来,除了损兵折将外,始终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。

“黄将军,明日再攻一轮。届时你我缠住甘宁、黄祖,让蒋钦和丁奉率精锐突袭。”

韩当献上一策。

丁奉近几日在家休养,手臂箭伤已好得差不多了,只要不使大力,伤口不会裂开,可以重新领兵。

\"好的,那就明日发动进攻。\"

暂且不说夏口那边情况。建昌就像一座巍峨的大山,将周瑜挡得严严实实。

周瑜之前已派人火速向后方求援,还给孙权写了封信,希望他能尽快联系上孙尚香,看看能不能在刘苍那边说几句好话,劝其退兵。虽然觉得希望渺茫,但总要试一试。

这天,周瑜正和程普在军中大帐商议军情,传令兵进来通报:\"禀大都督,建昌派来使者求见。\"

周瑜与程普对视一眼:\"使者可曾自报姓名?\"

\"回大都督,那人自称是太史慈。\"

\"太史慈?\"

周瑜心中疑惑:他是奉刘苍之命而来?还是非见我不可?会不会有诈?程普直接拔出佩刀:\"大都督,我们要不要趁此机会...\"

\"不可。\"周瑜立即否决,\"两军交战不斩来使。再说那太史慈武艺高强,让他进来吧,我倒要看看刘苍派他来所为何事。\"

营门外,太史慈单骑而至。他身跨骏马,背负双戟,神色冷峻。身后未带一兵一卒。

不多时,一队骑兵从营中冲出,领头的**面无表情地说:\"大都督答应见你,跟我来。\"说罢冷哼一声。太史慈傲然一笑,不予理会。

大帐前,两排魁梧的刀斧手虎视眈眈,个个肌肉紧绷,目光如炬地盯着太史慈。

\"呵呵,无聊的把戏。\"太史慈暗自冷笑。以他的身手,完全可在短时间内解决这些刀斧手。况且他确信周瑜不敢在此刻动手,于是从容走进大帐。

\"来者何人,所为何事?\"刚进帐内,就见一员大将持刀立于周瑜身旁,厉声喝问。

太史慈微微一笑,拱手道:\"在下太史慈,奉我家主公之命,特来与大都督商谈。\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