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1章(2 / 2)

\"既已成画,为何难辨其形?\"

\"这般神速还嫌慢?\"

三人面面相觑,苦笑连连。孙尚香眨着明眸,纤指轻点绢帕:\"寻常画师需耗时数日精雕细琢,先生顷刻成画竟言迟缓?\"

刘苍嘴角微扬,浅笑道:\"确实画得慢了些,共两幅。\"

众人闻言皆露讶色,有人出声道:\"眼前分明是一幅画。\"

刘苍目光扫过画卷,右手轻抬将画纸卷起。这个动作引得周围人连声惊呼:\"墨迹未干!背面会染墨的!\"

但为时已晚,画纸已然合拢。刘苍从容道:\"诸位不是好奇为何是两幅画么?\"说着双手发力压紧画卷,众人见状都不禁皱眉。

\"请看!\"刘苍突然扬手展卷。只见原本模糊的墨迹此刻竟化作一幅气势磅礴的山水图:巍峨山巅立着威猛白虎,山下溪流飞瀑环绕,林木葱郁。整幅画以俯视视角呈现,白虎张口似要吞尽山河。

在场众人无不瞠目结舌。周瑜最先领悟其中奥妙,轻声赞叹道:\"看似随意泼墨,实则胸有成竹。\"孙策与鲁肃也连连称赞。

孙尚香却突然想起什么,追问道:\"先生方才说有两幅画,现在只见一幅?\"她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彩。

众人听闻此言,纷纷露出恍然神色,不约而同地将视线投向刘苍。

244.想学,我传授于你

\"确实如此,先生,您说有两幅画作,可眼前仅有一幅啊。\"

\"这纸张分明只有一张,如何能作两幅画?\"

\"恳请先生为我们解惑。\"

孙策、周瑜与鲁肃三人异口同声地发问。

此刻的他们对刘苍已无半分怀疑,取而代之的是满腹疑惑。方才的景象已远远超出他们的想象,谁知道还会有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?因此都怀着敬畏之心。

刘苍嘴角微扬:\"谁说仅有一幅的?\"

众人闻言一怔,面面相觑。他们分明只看见一幅画卷。

\"又有谁规定一张纸只能作一幅画?\"

刘苍又笑着反问。

众人再度愣住。莫非一张纸能作两幅画不成?周瑜眼中精光一闪,突然想到什么,快步上前将画卷翻转。

背面果然另有一幅佳作。

\"果然如此!\"

周瑜笃定道:\"方才先生特意在背面晕染墨色,原来也是在作画!\"

\"此纸质地厚实,墨色不会渗透,正反两面皆可使用。\"

\"背面这幅正是用晕染的墨色所绘。\"

经周瑜这番解释,孙策与鲁肃顿时恍然大悟。再看向刘苍时,眼中已满是惊骇。

若说一幅画令人震撼,那么这二幅便是神乎其技了!仅勾勒正面轮廓,却连背面也同时成画,简直是神迹!

\"嘶——\"

两人不约而同倒抽一口冷气。

这般绘画造诣,已然超出他们的认知范畴。

\"还是公瑾见识广博。\"

刘苍淡然一笑:\"作画时确有此设想,故而说过可能需要多费些时辰。\"

这话让众人嘴角微抽。

多费时辰?这才一刻钟光景!旁人连基本线条都未勾勒完成,你已作完两幅画,这还算费时?那其他画师岂不是龟速?

\"先生实在过谦了。\"

众人干笑着说道,笑容中带着几分尴尬。这哪是谦虚,分明就是在炫耀。明明迅捷如风,偏说迟缓,尤其还在众人面前!

\"哇——\"

孙尚香双眸放光:\"太厉害了,你能教我吗?\"

孙尚香突然伸手,紧紧攥住刘苍的衣角。

她对刘苍已毫无戒备之心,这般亲昵举动在她看来再自然不过。

\"香儿!\"

孙策脸色骤变,厉声喝止。

礼法森严的年代,女子随意触碰男子衣袖都是要遭人非议的,更何况孙家贵女。

寻常百姓或许不敢置喙,但坊间流言足以毁人名节。

少女慌忙缩回手,脸颊烧得通红。

此刻她才惊觉自己举动逾矩。

\"伯符何必苛责?\"

刘苍温言道:\"令妹天性率真,过分约束反倒失了灵气。\"

孙尚香抬眼望向刘苍,眸中盈满笑意。

这位先生总是处处维护她,世间难得这般体贴之人。

\"让先生见笑了。\"

孙策摆摆手不再多言。

刘苍对少女轻声道:\"若真想学,我可以教你。不过这等技法需要天赋,强求不得。\"

\"我定当用心!\"

孙尚香迫不及待应道。

能将画作一分为二的神奇技法,她自然向往。

至于天赋——不试怎知有无?

周瑜眼中亦闪过亮色。

转念却又暗自摇头。

身为江东谋士,若沉迷此道恐误了军国大事,终究按下这个念头。

鲁肃察言观色,适时将话题引回画作:\"这二幅佳作,不知唤作何名?\"

刘苍淡然含笑,将手中画卷递给孙尚香:\"此画赠予姑娘,无需题名。\"

孙尚香双手恭敬接过,反复端详画作,喜不自胜。周瑜在一旁面露惋惜——这般意境深远的佳作,竟落入他人之手。他欲言又止,终究轻叹作罢。

孙策暗中轻扯周瑜衣袖,交换眼色后拱手道:\"先生舟车劳顿,请先歇息,稍后设宴为您接风。\"刘苍颔首告退,随侍从离去。

待其走远,孙策神色肃然:\"诸位如何看待此人来意?\"

\"惊世之才。\"鲁肃目光灼灼,\"单论音律绘画造诣,已是当世翘楚。\"言及此处,他瞥见孙尚香怀中画卷,不由扼腕:\"可惜明珠暗投......\"

周瑜突然朗声吟诵:\"日月之行若出其中,星汉灿烂若出其里。刘旷宇真乃名士风范!\"见孙策错愕,他沉声道:\"此人不结怨则已,若结怨必斩草除根。\"

\"公瑾是否过誉?\"

\"恰恰相反。\"周瑜目露精芒,\"昔日我轻视此人,今日方知人外有人。其起于微末,却北伐乌桓纵横大漠,开疆拓土;在内施行仁政,百姓拥戴。此番前来......\"他话锋一转,\"无论所图为何,我等当谨慎应对。\"

孙策静默良久,问道:\"依你之见,我们该如何应对?\"

周瑜轻抿薄唇:\"子敬所言极是。无论他有何企图,终究是单枪匹马前来。我们静观其变便是。\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