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5章(2 / 2)

\"阁下既是鲁子敬,那么您那位精通旋律的故交,想必就是周瑜周公瑾吧?\"

刘苍开口说道,语气中透着明显的兴奋。

他明白鲁肃定会询问自己的名讳,但此刻尚不便表明身份,否则对方必会提高警惕。

因此他先声夺人,不给鲁肃开口询问的机会。

\"正是。\"

鲁肃含笑点头,并不意外。

他与周瑜交好之事,原本就广为流传,也无需隐瞒。

\"妙极!\"

刘苍朗声笑道,\"我这就为您讲解何谓上乘的琴曲演绎。\"

他表现得如同一个醉心音律的痴人。

\"实不相瞒,久闻周公瑾精通音律之道,一直渴望切磋较技。今日机缘难得,定要与他好生较量,看看谁更胜一筹。\"

鲁肃闻言微怔。

原本打算询问刘苍名讳的念头,此刻反而消退了。

同为音律爱好者,相互切磋讨教实属平常,因此他并未起疑。

\"公瑾在音律上的造诣确实非凡,但先生您的见解也令人叹服。子敬期待二位相见时的景象。\"

\"我也如此期待。\"

刘苍爽朗一笑,巧妙转开话题:\"您演奏的三个问题在于指法的连贯......\"

他故意将简单的道理讲得繁琐冗长,自然是为了争取时间。

马车继续前行。

待抵达周瑜府邸时,刘苍恰好结束讲解。

\"先生大才!\"

鲁肃衷心赞叹,\"听君一席话,胜研习十年琴艺。您对音律真谛的阐述,可谓直指本心。\"

这一路上,拥有非凡造诣的刘苍所传授的见解,让鲁肃深感钦佩。

字字珠玑,句句干货。虽然讲解冗长,却胜在细致入微。

抵达目的地时,鲁肃已将自己的曲谱修改臻至完美。这自然归功于刘苍的指点。

\"精妙!太精妙了!\"

鲁肃拨动琴弦,发出清越之音,\"若非遇见先生,我的曲谱还要耗时许久才能完善,到时免不了被公瑾取笑。多亏先生指点。\"

刘苍笑而不语。

这对他而言不过是信手拈来之事——只是对原曲稍作润色罢了。

现总体而言,这首曲子称不上绝佳。

但与原始版本相比,已然臻于完美。

若刘苍有意,随手便能谱出更精妙的乐章。

\"大人。\"

车夫勒住缰绳,低声禀报:\"已到目的地。\"

\"嗯。\"

鲁肃微微颔首,转向刘苍笑道:\"先生请。\"

\"那便恭敬不如从命。\"

刘苍含笑道:\"久仰周瑜大名,今日终得一见。\"

鲁肃会心一笑。

在江东地界,周瑜的崇拜者数不胜数,刘苍这般反应实属寻常。

二人相继下车。

\"你在此候着。\"

鲁肃吩咐车夫:\"我陪先生去见公瑾。\"

\"遵命。\"

车夫躬身应诺。

平日出行,他必寸步不离护卫鲁肃周全。

但既至周瑜府邸,自无需再贴身保护——

在这位大都督的地盘,还没人敢造次。

\"此刻公瑾应当在后园凉亭,我们直接前往即可。\"

鲁肃对周瑜的日常了如指掌,解释道:\"公瑾博学多才,除军事音律外,对弈亦颇有造诣。若无公务,每日此时必与人对弈。\"

刘苍暗暗点头,这位周郎倒是很会怡情养性。

\"有劳子敬引路。\"

他抬手示意。

鲁肃前导,刘苍信步相随。

223.渊渟岳峙

值此乱世,周瑜堪称顶级谋臣,仅逊于尚未出山的诸葛孔明。

世人常叹\"既生瑜,何生亮\"。

然而这位江东肱骨虽位极人臣,府邸却未见奢华。

不过较寻常宅院略宽敞些——

毕竟烽烟四起,周瑜不可能久居豫章。

若非孙策新定此地,他亦不会在此驻留。

在鲁肃引领下,刘苍穿廊过院。

行不多时,绕过月洞门便至后园。

时值隆冬,园中草木凋零,平添几分肃杀。

园**孤零零立着座凉亭,

在萧瑟景致中更显寂寥。

这宅院算不得寒酸,

却与周瑜身份不甚相称。

亭中对弈之人,

正是那位江东美周郎。

周瑜指尖夹着墨玉棋子,轻轻摁在棋盘上,唇角扬起一丝弧度:\"承让了。\"

\"都督棋艺精妙,老朽心服口服。\"对面白发老者起身作揖,眼角的皱纹里堆满笑意。

这位是孙伯符特意为周公瑾挑选的府中总管。自从豫章归入江东版图,战事暂歇。孙策知晓周郎雅好琴棋书画,便寻了这位博学多才的老者相陪。

\"哈哈哈!\"周瑜一甩广袖,朗声长笑。在他看来,棋盘上的胜利与沙场凯旋同样令人心醉。只不过这片战场,是用乌木与白玉铺就的。

\"大人,有贵客到访。\"老管家俯身禀报,\"这局棋怕是...\"

话音未落,周瑜已瞥见鲁肃的身影。他眼眸倏亮,快步迎上前去:\"子敬果真分毫不差!\"说着指向亭角的鎏金香炉,最后一缕青烟正袅袅散去。

鲁肃抚掌大笑:\"若非途中邂逅这位先生,还能更早些。\"说着侧身让出刘苍的身影。

刘苍只是淡然颔首,既无谄媚之态,亦无倨傲之色。

\"哦?\"周瑜剑眉微挑,仔细打量着陌生人。他素知鲁肃为人持重,能让其亲自引荐者必有非凡之处。只是眼前之人青衣素履,并无特别之处——毕竟江东地界,不识此人倒也寻常。

\"能让子敬破例的,定非等闲。\"周瑜广袖一展作邀客状,\"不知先生擅长何等雅艺?\"

\"粗通五音而已。\"刘苍摆手谦辞。

周瑜闻言抚掌,眼中精芒乍现:\"妙极!妙极!\"霎时了然鲁肃来意。以他之聪慧,已猜出七八分缘由。

鲁肃在旁笑道:\"公瑾与刘先生若论琴道,必成知音。\"顿了顿,又意味深长地补了句:\"先生之艺,可谓...深不见底。\"

最后四字让周瑜瞳孔微缩。他深知挚友性情,能得如此评价者屈指可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