片刻之后,众将齐聚刘苍帐内。刘苍将最新战报告知诸将,众人闻讯振奋不已,甚至有将领迫不及待**夜袭。刘苍当即否决,转而部署郭嘉之计:令全军休整备战,同时派遣黄忠率轻骑携文丑、韩猛、淳于琼首级前往袁军大营。
黄忠得令立即行动,率数千铁骑突至袁绍营前朗声喝道:\"袁绍逆贼!南阳黄汉升在此,速来授首!\"城防士卒慌忙禀报,惊得正要就寝的袁绍匆忙披甲登城。见营外仅黄忠所率数千骑,袁绍暗松口气——只要不是刘苍主力来攻,便不足为惧。
忽见黄忠单骑出阵,将三个檀木匣掷于城下,声若洪钟:\"袁本初,我家主公特备厚礼,望尔珍重!\"言罢纵声长笑,率军绕营疾驰,数千铁骑齐声呐喊:\"文丑伏诛!高阳已破!\"
袁绍闻言如遭雷击,急令亲卫取来木匣。当三颗血淋淋的首级映入眼帘时,这位四世三公的诸侯竟喷出一口鲜血,当场昏厥。
此时黄忠仍率军在营外往来驰骋,直至袁军箭雨相逼方引兵退去。经此一遭,袁军上下皆知大将殒命、粮仓被焚,军心为之大乱。
虽然黄忠已离去,但袁绍军中的士兵仍在热议此事。部分机敏的士卒察觉到事态危急,暗中谋划着逃离。粮草尽失,此战必败无疑!将帅们虽未核实营外传言的虚实,但军心已乱,只得采取强硬手段**。杀一儆百后,营中终于重归寂静。
众将总觉得流言非空穴来风,便命令副将留守大营,匆匆赶往袁绍帅帐。高览、蒋义渠、牵招等将领赶到时,发现所有谋士早已在帐外等候。
高览快步走向审配,低声询问:\"正南先生,为何大伙都在帐外?\"
审配环顾四周,悄声答道:\"方才营外的喊话,你可曾听清?\"
高览面色骤变:\"莫非传言属实?\"
审配沉重地点头:\"刘苍这招**诛心,不仅送来文丑、韩猛、淳于琼的首级,主公见后急火攻心,至今昏迷未醒。最棘手的是...张合已叛变,淳于琼正是死于他手。\"
这消息如晴天霹雳,震得高览脑中嗡嗡作响。短短数日,局势竟恶化至此!若再不撤军,全军覆没只在旦夕。但眼下袁绍昏迷,众人束手无策。
想到张合投敌,高览忽觉背脊发凉。颜良、文丑战死,韩猛被杀,所谓\"四庭一柱\"如今仅剩他一人。麹义又被派往冀州**,不知不觉间,他竟成了袁绍军中资历最深的将领。
可这\"一大将\"的头衔此刻却让他如坐针毡。回想田丰、颜良等人的下场,越是在高位,死得越快...这个念头在他心中生根发芽。
\"咳...咳咳...\"
帐内突然传来虚弱的咳嗽声。众人精神一振,却不敢贸然进入。待军医出来后,连忙追问:\"主公如何?\"
军医拭汗道:\"暂无大碍,但需静养。主公示意诸位进帐议事,切记长话短说。\"
众人闻言,纷纷整肃衣冠向帐内走去。
\"父亲...\"
袁氏三子快步上前,目光中透着真切关怀。
\"父亲无恙否?\"
\"方才真教人揪心!\"
\"您脸色仍有些苍白...\"
袁绍勉强挤出笑容:\"我儿且宽心,为父无碍。你们先退下,为父要与诸将议事。\"
待三子退至一旁,袁绍沉声道:\"诸位想必已知,文丑等三将阵亡,高阳粮仓被焚。军中断粮在即,诸位以为当如何应对?\"
帐中众人闻言色变。谋士审配上前献策:\"主公,当下唯有放弃河间,退守安平。既可压缩敌军活动范围,又能尽快补充粮草。若拖延时日,恐生**。\"
袁绍不甘道:\"难道要拱手让出冀北?\"
审配劝道:\"存地失人,人地皆失。只要主力尚存,他日必能收复失地。\"
袁绍颓然道:\"罢了...传令撤兵安平。\"
将领高览追问:\"若刘苍趁势追击...\"
袁绍疲惫摆手:\"具体部署交由诸位商议,务必挡住追兵。我乏了,都退下罢。\"
众将默然退出军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