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1章(2 / 2)

经此一役,赵云深知天下强兵非己独有。曹操竟也练出了能与嵬军抗衡的铁骑!他暗下决心:定要将嵬军锤炼成真正的百战雄师。既是精锐之争,那便锻造出冠绝天下的利刃!这支铁骑,终将成为刘苍手中最锋利的宝剑!

击退虎豹骑后,赵云再未回返天井关。既然他现身于此,朝廷放弃天井关的意图已不言自明。曹操此番奇袭高都失利,盛怒之下必会猛攻天井关宣泄雷霆之怒。

这座天井关注定难以坚守,即使勉强守住也会伤亡惨重。与其困守孤关,不如退守城高墙厚的高都城。赵云当即遣人传信戏志才,告知高都无虞,令其速速撤军。

戏志才接信后立即整军后撤。当虎豹骑残部仓皇逃回曹营时,曹操果然勃然大怒,不顾众将劝阻,亲率大军直扑天井关。然而兵至关前,却见城门洞开,城头竟无一人驻守。素性多疑的曹操当即勒令大军止步,仅派斥候小队探察。

这队斥候耗时良久才战战兢兢摸进关内,却发现整座关隘早已人去楼空,连半个人影都不见。待确认关内确无伏兵,曹操方才率军进驻。

曹操既恼怒又暗喜,历经波折终夺得天井关,总算在上党郡站稳脚跟。此时三路战场形势分明:刘苍小胜,华雄贾诩大捷,而曹操与赵云对峙的战线,表面看是曹操略占上风。须知即便是刘苍亲至,面对曹操这般的对手也未必能占便宜。赵云此番退守实为战略转移,若继续死守天井关,对双方皆是损兵折将的下策。

**在并州以北,田豫率领的军队对轲比能展开了攻势。相较于其他三线战事,田豫的任务轻松许多。他手握三万匈奴骑兵,同时还指挥鲜卑步度根部和乌桓丘力居的兵马,总兵力超过十万,轲比能根本无力抵挡。面对多方夹击,轲比能很快选择投降,但田豫并未接受,反而继续进攻。在田豫看来,轲比能若以为能随意挑衅刘苍后全身而退,简直是痴心妄想。即便刘苍在场,也绝不会准许他投降。战场上,田豫俘虏了大量鲜卑士兵,这也是刘苍特意交代的。刘苍计划在草原建造城池,迁移汉民,彻底将草原纳入版图。他深知,单纯靠教化无法同化北方异族,唯有彻底清除隐患,才能永绝后患。

四条战线中,刘苍的军队已占尽优势,首战大获全胜。然而,这仅仅是中原大战的开端,最终胜负仍取决于决战。

另一边的赵云虽退守高都,但张燕却在太行山脉游刃有余。他仅凭两万兵马,却因地势熟悉而行动自如,多次袭扰常山郡、赵国和魏郡等地。张燕重操旧业,专挑守备松懈的郡县劫掠,麾下士兵日日酒肉,逍遥快活。

然而,一个消息从常山郡传来,令张燕心生一计。袁绍曾封高干为常山郡太守,驻守此地。但袁绍仅控制南部,不敢染指北部临近中山郡和幽州的城池。高干出身名门,与袁绍联姻,却因自视清高,目中无人,尤其瞧不起张燕,甚至称其为“山中猴子,不足为惧”。

消息不知怎的传到了张燕耳朵里。其实张燕早就想对付高干了,只是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机会。

正巧这天是高干的生日,他在常山郡太守府大摆宴席,邀请了当地所有豪门望族前来庆贺。这无疑是混进去的最佳时机。高干平日对城防管理甚严,但今天却把手下将领都召去了太守府庆生。

此时距太行山最近的上艾县已完全在张燕掌控之下,城内守军也全都换成了他的人。虽然县令还是原来那位,但早已归顺张燕,只是高干对此毫不知情,照样给县令发了请帖。

张燕命县令准时赴宴,还准备了大批贺礼。护送县令和押运贺礼的\"仆从\"自然都是张燕的人马,他本人也混在其中。县令和乔装的士兵们顺利进入了常山郡治所元氏城。那些贺礼箱里其实装的全是兵器,守城士兵查验请柬后就放行了,根本不敢检查送给高干的礼物。

这二十多人就这么轻松进了城。天色渐暗,太守府里的寿宴正热闹非常。正当高干与宾客们**言欢之际,跟着县令混进来的张燕率领士兵们解决了一支巡逻队,换上他们的**。

\"走!去解决城门守军,接应大军进城,一举拿下常山郡!\"张燕带队向城门疾行。路过一家酒肆时,他灵机一动,取了些酒水,装作兴高采烈的样子走向城门。

\"弟兄们!高将军过寿还惦记着大伙,特意让我们送酒来犒劳!\"张燕晃了晃酒坛。守城士兵们见酒眼开,纷纷聚拢过来。有人迫不及待地说:\"高将军真是体恤部下!趁着长官不在,可得痛快喝一场!\"

待所有守军都凑过来时,张燕与手下交换了眼色。随着一声\"动手\",众人立即拔刀相向。

张燕猛然怒吼,纵身跃起,抡起酒坛狠狠砸向前排士兵的脑袋!其余士卒同时发难,抽出腰间**堵住敌兵口鼻,刀锋往颈间一抹,热血顿时喷溅而出。

众人手脚麻利地将**拖至城门暗处,随即无声无息地推开城门。

105.智取高干,常山收复战

张燕命士卒更换衣衫,将染血衣物堆叠成垛。火把掷下的瞬间,城门处骤起冲天烈焰,城头守军浑然不觉异状。

远处大军见火光为号,如怒涛般冲向元氏城。城墙上哨兵惊觉敌情,嘶声疾呼:\"敌袭!速报将军!\"话音未落,埋伏在阶梯处的张燕部众已闪电般捂住报信者口鼻,刀光闪过,数具**无声栽倒。

铁骑洪流涌入城中,张燕接过亲兵递来的缰绳与兵器,沉声发令:\"各部率两百人抢占四面城墙,余众随我直取太守府!\"

\"得令!\"众将轰然应诺,铁甲洪流分兵四散。

太守府内笙歌鼎沸。高干满面红光举杯:\"诸君能来贺寿,高某感激不尽!常山郡往后还需各位鼎力相助!\"

\"高将军言重了!我等全赖将军照拂啊!\"

\"有高将军坐镇,常山定能蒸蒸日上!\"

觥筹交错间,忽有亲卫踉跄闯入:\"将军!大事不好!\"满堂喧嚣瞬间吞没了这声凄厉警报。

这时,一名士兵慌慌张张地从外面冲了进来,脸色煞白,像是见了鬼似的。

舞姬们正跳得欢快,被他这么一吓,都惊叫着散到两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