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章(1 / 2)

这日秋高气爽,正值丰收时节。刘苍特地选此吉日,诏令各军将领齐聚幽州,并要求他们带上麾下战功卓着者。

校场高台上,兵部尚书赵云主持大会。他先向众将分发军制改革方案——若非没有活字印刷,光是抄写就够他受的。在详细讲解新军制后,他要求诸将立即着手改编部队。

重头戏是授衔仪式。无论是为报效国家还是仅为温饱,将士们沙场搏杀所求的,不正是建功立业?今日刘苍公开授衔,正是要将他们的军功化为实实在在的荣耀。全场众人无不心潮澎湃。

赵云致辞毕,刘苍登台而立。校场上扇形排开的将士们,都能清晰地听到他的话语。

刘苍高声说道:\"我刘苍自举兵至今已历三载春秋,在场诸位有随我出生入死的故旧,有中途投效的豪杰,亦有归顺的降将。但无论来自何方,既然入我军中,便是手足至亲!我们都在为共同大业浴血奋战!\"

\"我深知士卒从军多为果腹,但我刘苍不仅要让弟兄们吃饱穿暖,更要让每份战功都载入典册。封侯拜将绝非虚言,而是必将兑现的承诺!\"

\"想必诸位已听闻我军新立的**制度。此制以军功为准,待战勋积至规定,纵是寻常士卒亦可跃马挥师,统领三军!\"

\"关于**等级,简言之:**越高则军饷愈厚,解甲归田时所获抚恤亦愈丰。望诸位奋勇杀敌,建功立业!\"

\"今日乃我军首度颁授**大典。现宣读首批获勋将士名单,被念到姓名者请登台受勋!\"

刘苍稍作停顿,接过赵云呈上的名册朗声宣读:\"兵部尚书赵云,自起兵时便追随左右。讨董卓、征匈奴、克长安,斩将夺旗战功赫赫。特授赵云上将军**!请赵将军登台!\"

赵云神色肃穆,昂然登台。至刘苍身前单膝跪地:\"末将赵云拜见主公!\"

刘苍含笑扶起,从侍从所托银盘取过两物:一为象征上将军**的佩饰,一为标志最高战功的勋章。亲自为赵云佩戴妥当后嘱托:\"子龙劳苦功高,然天下未定,尚需将军继续效力!\"

\"赵云愿为主公赴汤蹈火!\"言毕自台侧退下。

刘苍继续宣读:田豫作为元从功臣获授中将军**;典韦、黄忠同授中将**;华雄、丘力居、太史慈等授少将**;降将张辽、高顺、张燕得准将**;鲜于辅、臧霸、郝萌等人则获大校**。

士兵中,谢飞和李阳等一众校尉正是凭借战功从基层一步步晋升而来。

这令全军将士深信不疑——刘苍曾许诺的\"士卒亦可封侯\"绝非虚言。当刘苍亲手为立功者佩上勋章时,观礼席间不知多少士兵攥紧拳头,暗自发誓要在下一战中搏取这份殊荣。能得大将军亲自授勋,纵是半生也值得夸耀!授勋仪式持续至日暮,却已悄然达成两大改制:战功晋爵制提振士气,**改制重塑体系。虽未见锋芒于今日,他日沙场自见分晓。

(作者手记:连写三千字真够呛!歇会儿继续)

**幽并二州的变革如火如荼时,中原大地却战火纷飞。

公孙瓒败亡后,其冀州旧部尽归袁绍。刘备独守渤海难以为继,只得率残部退回平原县。未几北海遭黄巾围困,孔融求援。刘备出兵解围,关羽阵斩贼首管亥,却不知袁谭已趁机夺取平原,兵锋直指青州。

徐州动荡更甚。曹嵩遇害激怒曹操,复仇之师即将压境!

东海糜府内,糜芳步履踉跄穿过回廊,连仆役问安都无心理会。\"大哥!\"他撞开厅门惊呼,\"曹操要血洗徐州!我们——\"话音骤停,只见家主糜竺正与来客执盏对谈。

\"二弟,\"糜竺摇头叹息,\"何时能改这毛躁性子?\"

见弟弟这般慌乱,糜竺虽对糜芳的莽撞略感不悦,却将方才那句惊惶之语记在了心上。此刻他按下询问的念头,转向那位客人温言道:\"甄尧贤弟见谅,这是舍弟糜芳。\"

甄尧即刻起身还礼:\"冀州甄氏甄尧,见过糜二公子。\"

\"甄兄客气了,适才是糜芳失礼。\"

\"二公子言重,人皆有急迫之时,无碍的。\"

这位甄家三公子说得诚恳。甄家原有三位郎君,长子早夭,如今由次子甄俨执掌家业。此番甄尧来访,实乃刘苍授意——那幽州之主早料到陶谦病重将引徐州动荡,特意让甄家前来联络糜氏,欲引这股商贾之力北上相助。

\"都请入座罢。\"糜竺示意糜芳落座,忽向甄尧正色道:\"大将军果真如此承诺?\"

\"岂能有假?\"甄尧抚掌笑道,\"当年我甄家归附时,大将军亦作此诺。二哥如今不正在大将军麾下任职?\"

糜竺闻言陷入沉思。糜芳听得不明就里:\"兄长,你们在商议何事?\"

\"大将军预判曹操将伐徐州。\"糜竺叹息,\"昨夜得报,曹嵩果真死于徐州境内。你匆忙赶来,也是为此事吧?\"

\"正是...不想兄长已先知晓。\"糜芳讪讪挠头。

甄尧适时进言:\"两家素有商贸往来。近日甄氏所售精盐,实乃大将军命人研制。幽并二州更有诸多奇巧之物未曾外流。若糜家愿北上,必能更上层楼;若留守徐州...\"他意味深长地顿了顿,\"以曹操之能,破城之日恐难保全万贯家财。\"

这番话正戳中糜竺心事。陶谦亦知徐州难敌曹军,城破之日便是糜氏倾覆之时。

\"请甄贤弟稍候。\"糜竺起身拱手,\"容我与家人商议后再作答复。\"

甄尧从容还礼:\"糜家主请便,时机尚有余裕。\"

一百五十七节

糜竺微微颔首,领着弟弟糜芳穿过后院。他又唤来了小妹糜贞,三兄妹围坐商议家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