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0章(1 / 2)

袁绍烦躁地连连挥手,直到那苍凉的声音彻底消失。

发泄完怒火后,他颓然跌坐在席位上,方才的暴戾已化作满身疲惫。

刘备正在攻打下邳,曹操大军陈兵白马,随时可能渡河北上。袁绍揉着太阳穴问道,诸位可有良策化解危局?

谋士逢纪眼珠一转,立即上前进言:官渡虽折损十万兵马,但收拢残部仍有五万之众。只要主公坐镇黎阳阻击曹军,假以时日必能重整旗鼓。

他越说越激动:待我冀州再征十万新军,定能扭转乾坤!

**

逢纪一番慷慨激昂的分析,让袁绍黯淡的神情重新燃起希望。

“元图所言极是!”袁绍捻须颔首,眼中再现锋芒,“冀州在手,区区十万兵马之损,何足挂齿!”

然而逢纪话锋一转,拱手道:“主公,沮授虽提议放弃青徐有失妥当,但有一点他并未说错——以大公子之才,恐难抵御刘备之兵。属下仍建议改派三公子赴下邳接管兵权。以三公子之能,纵使不能击退刘备,至少可保青徐不失。至于大公子,不如调往幽州接替二公子,令二公子率幽州军南下增援黄河防线。”

这番话令辛毗心头一震——逢纪此举分明是要彻底剥夺袁谭的兵权,甚至将他贬至边陲!若袁绍采纳,袁谭将再无争储之望!

辛毗暗暗焦急,正欲思索对策,袁绍却已拍板:“依你之见,即刻传令显思移交兵权,再命熙儿率幽州军南下与尚儿会合。青徐军政,皆由尚儿统辖!”

逢纪暗喜,连声称赞主公英明。辛毗却只能暗自叹息,不敢再谏,以免触怒袁绍,步沮授后尘。

袁绍起身踱至庭前,目光遥遥望向黄河南岸。

黎阳城中,白发老将稳坐帅位,朗声笑道:

有老夫在此坐镇,曹贼休想跨过黄河半步!

下邳城头,袁尚按剑而立。

尚儿颇具为父风范,定能守住下邳,叫大耳贼铩羽而归!

袁绍紧攥战报,指节发白。

曹阿瞒,刘玄德......

待我父子渡过此劫,必亲率大军南下,将尔等千刀万剐!

......

下邳城外,刘备大营。

庞统手持军报,声音微微发颤:

许攸叛投曹操,献策奇袭乌巢。

曹操亲率精兵五千,火烧乌巢得手,张合临阵倒戈,袁军全线崩溃。

曹军趁势十路并进,十五万袁军土崩瓦解,袁绍已逃往黎阳。

帐中诸将闻言变色。

数十道惊诧目光,齐射向秦牧。

官渡战局竟与这位年轻军师预判分毫不差!

许攸果真献计火烧乌巢!

军师真乃神机妙算!

刘备拍案惊叹,道出众人心声。

秦牧略显窘迫,摆手笑道:

主公过誉了,不过是侥幸言中罢了。

随即正色指向沙盘:

曹操必会趁势北渡黄河,袁绍则退守黎阳阻截。

此时正是我军全力进攻,夺取下邳的良机!

帐中顿时战意昂扬。

刘备目光炯炯——

当务之急,是要与曹操争分夺秒,在袁绍覆灭前夺取徐州青州!

主公,时不我待。

秦牧轻叩案几,烛火映亮他含笑的眼眸。

---

传令下去,我八万将士即刻攻城,必叫下邳城片瓦不留!黄忠须发皆张,抱拳请战。

太史慈等将领纷纷起身,战意昂扬。

袁绍虽败,袁谭尚有三万精兵据守。庞统轻摇羽扇,进言道,若敌死守,强攻恐难速胜。不如效法寿春之役,决泗水灌城,方可摧垮敌军士气。

刘备闻言眉头紧蹙,当即挥手否决:此计虽妙,却要害及满城百姓。下邳非比寿春,断不可行!

庞统默然。秦牧心下了然——寿春之战能决淮水,皆因陈宫早将百姓尽数驱离。而今下邳城内妇孺成群,更兼刘备对此城别有情愫,岂忍水淹?

主公仁德。庞统叹道,既如此,唯有强攻一途了。

秦牧眸光忽闪,意味深长道:破城之法,未必仅限强攻。

---

换个法子想想,若是能把袁谭那厮骗出城来,一口气吃掉他手底下三万人马。

到了那时候,邳城岂不是唾手可得?

话音刚落。

原本沉闷的军帐顿时活跃起来。

刘备眼中精光一闪,急切道:

莫非军师又有了引蛇出洞的妙计,能叫袁谭乖乖送上门来?

众人热切的目光齐刷刷投向秦牧。

秦牧轻抚长须道:

单凭咱们要引袁谭出城,确实不太容易。

但若有人在城里接应,再往袁谭耳朵里吹吹风,这事儿就有戏了。

刘备眼中惊喜未退,又添了几分困惑。

倒是庞统最先反应过来,击掌道:

军师莫非是要策反袁谭麾下将领,让他们把袁谭诓出城来?

秦牧含笑不语,赞许地点了点头。

刘备这才恍然大悟,连忙追问:

不知军师打算策反何人作为内应?

秦牧慢悠悠抿了口茶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