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卡隆国的崛起绝非好事!”国防部长哈立德猛地拍桌,脸色涨红,“我们的油田和输油管道全暴露在开阔地带,一旦卡隆国与西方爆发冲突,我国境内的灯塔国军事基地就有可能受到卡隆国的攻击,我们必受波及!”
“哈立德,你太保守了!”财政部长阿卜杜拉立刻反驳,“我们每年要向灯塔国支付数十亿美元‘安全保护费’。如今卡隆国有了制衡西方的实力,正好借此谈判,减少对西方的依赖,甚至能争取更优惠的能源合作条款——卡隆国经济改革需要石油,我们需要军事技术支持,这是双赢!”
沙国总统揉了揉眉心,指尖在三份报告上反复摩挲。他清楚,沙国的困境是众多中等国家的缩影:既担忧卡隆国崛起打破现有利益格局,又渴望借其力量摆脱西方控制。最终,他拿起笔在情报部门的报告上签字:“加强与卡隆国的外交接触,但暂不推进实质性合作。另外,令情报部门密切关注西方在卡隆国的渗透动作,我们需掌握更多信息,才能做出最终决定。”
全球目光聚焦卡隆国之际,西方各国情报机构已悄然掀起一场“无声的战争”。灯塔国情报部门利国站,站长托马斯正对着电脑屏幕上的卫星地图,手指在卡隆国首都周边的工业区反复圈画。
“目标区域确定了吗?”托马斯头也不抬地问,声音透着急切。屏幕上,几个红色标记点标注着卡隆国可能的航空研发基地,其中一处位于沙漠边缘的工厂,近三个月夜间灯光强度显着增加,货运车辆进出频率也远超其他区域。
“初步锁定‘沙漠’工厂,但卡隆国的安保太严密了。”特工米勒将加密报告传过去,语气无奈,“他们在工厂周边五公里设了三层警戒圈:外层是武装巡逻队,中层是红外感应围栏,内层还有电子干扰装置——我们派去的三个线人,两个刚接近警戒圈就被抓,还有一个至今失联。”
托马斯的手指重重敲了敲桌子:“不能等!五角大楼只给一个月期限,必须拿到‘银隼’的情报,哪怕只是基础性能数据也好。”他点开另一份文件,里面是卡隆国近期的经济改革政策,“他们不是在推进‘外资技术合作’吗?让我们的人借此先混进去,或许能找到突破口。另外,联系卡隆国财政部的那个‘内应’,让他设法获取航空相关预算报告,从资金流向里找线索。”
与此同时,高卢国对外安全总局的特工们也在寻找突破口。他们同样以企业合作作掩护进入卡隆国,在境内调查航天项目踪迹,期盼能找到六代机的相关信息。
卡隆国国家安全局总部大楼内,谢靖正看着近期外国间谍活动的文件,眉头紧锁。文件里既有特工试图贿赂卡隆国官员的记录,也有间谍妄图渗透军队的行动——过去一周,他们虽挫败17起西方情报渗透行动,抓获23名特工和线人,但仍有漏网之鱼在暗中活动。
“经济改革确实给了他们可乘之机。”谢靖对着电话那头的夏宇说,语气带着一丝自责,“老板,我们不能全面禁止外资进入,也无法停止国际交流,这些都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,可这也让西方有了渗透渠道。”
电话那头,夏宇的声音依旧沉稳:“我知道这很难,但我们必须平衡好‘发展’与‘安全’。我们不可能像新罗国的金三胖一样,全面封锁。”他顿了顿,继续道,“给卡隆国所有部门下发‘安全指引’,明确机密信息与公开信息的界限;对外资企业背景进行严格审查,尤其涉及技术合作的项目,必须有国家安全局人员全程参与;另外,加强对政府官员和科研人员的保密教育,告诉他们,西方的糖衣炮弹比子弹更危险。”
夏宇挂断电话,走到窗边,望着远处日渐繁荣的科理尔。他清楚,卡隆国正处在“崛起的十字路口”——经济改革能让国家更强盛,却也让国家安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。
夜色渐深,卡隆国首都渐渐沉寂,只剩少数工厂仍亮着灯,为这个国家的未来持续忙碌。而在世界各个角落,无数双眼睛仍紧紧盯着这片土地:有人期待它的崛起,有人恐惧它的强大,有人则在暗中等待“可乘之机”。地中海的浪涛依旧拍打海岸,全球格局的重塑,已在这场“无声的战争”中悄然加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