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1章 为了活下去(2 / 2)

奥巴费米攒了不少钱,除了给母亲寄回去的,还在卡特市的二手市场买了辆自行车。车身是蓝色的,有些地方掉了漆,但轮子很新。周末休息的时候,他会骑着自行车去城里的市场逛,看看卖水果的摊子,偶尔买点水果——现在的日子以前他连想都不敢想。

他还发现,不止他们,整个第三步兵旅的部队都为这群跨国公司的人干活。托奴港的守军帮他们看守停泊的大货船,边境的部队放他们的车队通。

这天,奥巴费米跟着车队去东部的矿区。车队有五辆卡车,他坐在第一辆的副驾驶座上,司机是个叫穆萨的当地人,脸上刻着几道浅浅的刀疤。路上要穿过一片稀树草原,黄澄澄的草长得齐腰高,风一吹就翻起波浪。

走了大概两个小时,奥巴费米看见远处有车队开过来——都是黑色的卡车,车身上印着看不懂的外文标志,车厢用帆布盖着,鼓鼓囊囊的。穆萨瞥了一眼,说:“这些都是从矿区运出来的,里面装的是矿石,听说能卖大价钱。”

快到矿区的时候,奥巴费米才看清,矿区周围围着两米高的铁丝网,上面挂着“禁止入内”的牌子,牌子上的文字还是外文。铁丝网里面,有不少穿着黑色制服的人在巡逻,他们背着黑色的步枪,腰间别着对讲机,脚步迈得很整齐。更让他惊讶的是,天上有几架直升机在低空盘旋,螺旋桨的轰鸣声震得地面都在抖——卡隆国军队连辆像样的车都没有,更别说直升机了。

“怎么这么多武装人员,他们到底在干什么?”奥巴费米忍不住问穆萨。

穆萨笑了笑,眼角的皱纹挤在一起:“还能干嘛?挖矿呗。这片矿区以前是政府的,去年卖给了‘这些跨国公司’,听说他们给了总统一大笔钱,足够总统在国外买好几栋别墅了。”

奥巴费米愣住了,手里的军用水壶“哐当”一声掉在脚边。他想起小时候,父亲就是在矿区干活——那时候还是政府的矿,条件差得很,没有安全措施,矿道里连灯都没有。有一天,矿塌了,父亲再也没出来。母亲去政府门口闹了半个月,最后只拿到一袋玉米,还是发霉的。现在,外国人拿着钱来挖他们卡隆国的矿,而他们这些士兵,却成了帮着看大门的人。

车队到达矿区时,一个穿着黑色西装的男人已经在等着了——他是“遮天之手”的负责人,叫米勒,每次来都带着不同的人。米勒递给上尉一张地图,手指点在上面的红点上:“明天把你的人调到这里,守住这个山头的路口,不管是谁,都不能靠近,包括当地的村民。”上尉接过地图,连连点头,腰弯得像棵被风吹倒的草。米勒又掏出一叠美金,拍在上尉手里:“这是定金,事成之后,还有双倍的钱。”

晚上,奥巴费米躺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,翻来覆去睡不着。帐篷外传来士兵们的笑声——有人在打牌,有人在聊城里的姑娘。他摸了摸口袋里的美金,钞票的质感很粗糙,却带着沉甸甸的分量。他想起母亲收到钱时的笑容,想起妹妹能买新衣服的样子,可又想起父亲下葬时,母亲哭得撕心裂肺的模样,想起那袋发霉的玉米。

他突然明白,“遮天之手”给的不是钱,是枷锁。他们用美金诱惑卡隆国的军队,让士兵们忘了自己本该守护的土地,忘了那些被掠夺的资源,变成了帮着外人欺负自己人的帮凶。

几天后,奥巴费米跟着车队回到了营区。他刚把背包放下,就听见身后有人喊他:“奥巴费米?”

回头一看,是伊萨。他手里拿着一个信封,递了过来:“这是你这次的钱,上尉让我给你送来的。”

奥巴费米接过信封,指尖碰到里面的美金,却没了之前的激动。他看着伊萨——这个中士的军靴换了新的,军装也熨得平整,连以前总是皱着的眉头,现在都舒展了不少。

“伊萨长官,”奥巴费米的声音很轻,却带着前所未有的认真,“你有没有想过,我们拿这些钱,到底是为了什么?”

伊萨愣了一下,脸上的笑容慢慢消失了。他靠在土坯房的墙上,叹了口气,声音里带着疲惫:“还能为了什么?为了活下去。在卡隆国,不这么做,怎么活下去?”

风吹过营区,军旗发出“哗啦”的响声,奥巴费米看着远处的训练场,黄土地上的深沟像一道道伤疤,刻在卡隆国的赤土之上。他握紧了手里的信封,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——他知道,活下去很重要,他只要活的好一些,为什么人做事又有什么关系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