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过放大镜,他可以更清晰地观察那些微小的细节。
而在这一片混乱中,最引人注目的当属那台老旧的、
需要手摇发电的机械式密码分析辅助计算器。
它静静地停在台面一角,齿轮上沾着些许铅笔灰,仿佛在默默地诉说着它曾经的辉煌。
这台计算器虽然已经过时,但在他的手中,
却依然能够发挥出重要的作用,帮助他破解那些复杂的密码。
林一的破解工作,是从最基础、也是最枯燥的频率分析(Frequenalysis)开始的。
他假设密码本内的密文是基于某种单表替换密码(onoalphabeticcipher)
或多表替换密码(polyalphabeticcipher)。
他首先将密码本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数字组合、字母串和特殊符号逐一列出,
试图对应英文或中文(考虑到老周的背景)中的常见字母(如E,t,A,o,I,N)或词汇。
然而,结果令人沮丧。统计出的高频符号分布极其均匀,
没有出现明显的峰值,这排除了简单的单表替换可能性。
接着,他尝试棋盘密码(pyfaircipher)的思路,
将符号两两分组,构建可能的5x5密钥矩阵。
他试验了老周名字的拼音(Zhouhongan)、电台呼号、
甚至上海的地名拼音作为密钥,但推导出的明文依旧是一堆毫无意义的乱码。
“不对…”林一低声自语,用铅笔烦躁地敲打着桌面,
“…结构太工整了…不像是随机的…一定有某种…更精巧的…双层甚至多层加密结构…”
挫败感如同冰冷的潮水,一波波冲击着他的神经。
那本密码本仿佛一个戴着多层面具的幽灵,每一层伪装都天衣无缝。
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,窗外的天色由暗转明,又由明转暗,
实验室里只有铅笔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和林一越来越沉重的呼吸声。
夜深人静,实验室的挂钟指针指向了凌晨三点。
林一感到一阵剧烈的头痛袭来,眼前的符号开始扭曲、模糊。
他不得不站起身,走到水池边,用刺骨的冷水狠狠冲了把脸。
水珠顺着他苍白的脸颊滑落,滴在冰冷的铅板上。
他抬起头,看着墙上那张巨大的、标注着各种无线电频段和电台呼号的上海及周边地区地图,目光有些失焦。
突然,他的视线无意中扫过实验台角落——
那里放着从老周宿舍搜来的一些私人物品,
其中有一个略显陈旧的木制围棋盒,盒盖上刻着“棋乐无穷”四个字。
老周的调查档案里提到,他唯一的业余爱好,就是独自研究围棋棋谱。
“围棋…”林一喃喃道。他的脑中仿佛有一道电光闪过!
围棋的棋盘,是19x19的网格!棋子的落点,可以用坐标来表示!
而老周的密码本里,大量出现了成对的、范围在1到19之间的数字!
他之前一直以为那是某种页码或行号标记!
一个大胆的猜想如同惊雷般在他脑海中炸开!
未完待续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