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一如同一位面对史上最复杂拼图的巨匠,
根据照片上显示的撕裂纹理、笔迹的连续性、图表曲线的走向、
以及内容本身的逻辑关系,开始进行最终的人工比对与精密拼合。
他用极细的针将照片暂时固定在厚重的卡纸上,不断调整,寻找那唯一正确的组合。
这个过程缓慢、艰苦,却充满了一种沉静的、科学的力量。
拼合笔记揭示的真相:
?标题:“康泰灵(Kangtailg)秘密临床III期观察记录与分析(草案)”
?核心内容:
?试验性质:未经申报、未获伦理批准的秘密人体临床试验!利用“仁爱健康计划”作为伪装!
?试验对象:贫民窟居民、码头工人、教会医院部分低收入患者,
通过“免费赠药”、“免费体检”招募。未签署知情同意书!未告知药物风险!
?试验目的:收集“康泰灵”在大规模人群中的“真实世界有效性”及“安全性数据”(重点监测长期副作用)。
?试验方法:
?分组:对照组(安慰剂)、低剂量组、高剂量组(剂量远超说明书)。
?数据收集:通过“体检”高频次、大容量采集血液、
尿液样本(远超常规),进行肝肾功能、凝血功能、
神经传导、基因筛查等深度分析!建立秘密数据库(编号管理)。
?观察指标:详细记录皮疹、头晕、恶心、出血、抽搐、器官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!
对死亡病例进行秘密尸检(取样)!
?关键发现(陈博士批注):
?“高剂量组肝毒性发生率高达35%!不可逆肝损伤风险显着!”(红笔圈出)
?“肾毒性(蛋白尿、肌酐升高)发生率28%!急性肾衰竭案例频发!”(红笔标注)
?“神经毒性(抽搐、麻痹)在装卸工群体(接触原料?)中高发!
致死率高!”(红笔加粗)
?“凝血功能障碍(皮下出血、内脏出血)与剂量正相关!
机制不明!致命隐患!”(红笔感叹号)
?“发现未知代谢产物‘x-587’!毒性强烈!
多器官靶向损伤!疑似主要致死因子!”(红笔重重划出)
?“副作用数据被系统低估、篡改!临床报告严重失实!”(字迹颤抖)
?“良心难安!必须停止!数据…必须公开!”(最后一行,字迹潦草,力透纸背!)
结论:“康泰灵”根本不是什么“包治百病”的神药!
而是一种毒副作用巨大、甚至致命的半成品!
德康洋行为了加速上市、降低成本,不惜在法租界最底层的贫苦人群身上进行非法、不人道的秘密人体试验,
用他们的血肉之躯,铺就通往巨额利润的血腥之路!
陈启明博士,作为核心研究员,在良知与恐惧的煎熬中,
记录下了这血淋淋的真相,并试图揭露它!
林一的目光落在笔记碎片中反复提及的“x-587”字样上。
他立刻从工作台角落的证物袋中,取出一个小巧的玻璃称量皿——
里面盛放着从陈博士书房地板上、那些散落的纸屑缝隙中,极其小心地扫取到的微量灰白色粉末!
“就是它了…”林一低语。他立刻将粉末进行精密溶解、过滤、浓缩。
关键比对实验:
1.样本:
?A样:陈博士笔记残留粉末提取物。
?b样:阿毛、小梅、老张血液中提取的未知毒素(poundx-587)。
2.分析手段:
?高效液相色谱(hpLc):使用与之前相同的c18反相柱和梯度洗脱条件。
?结果:A样与b样在22.3分钟处均出现相同保留时间的宽峰!峰形一致!
?质谱分析(Gc-S):
?总离子流图(tIc):A样与b样在22.3分钟处均出现主峰。
?质谱图:对主峰进行质谱扫描。A样与b样的质谱图完全一致!
分子离子峰[]?\/z587!碎片离子\/z570,452,321,234…谱图高度重合!
?高分辨质谱(hRS):精确分子量测定:587.2834!
确认分子式c??h??N?o?!与poundx-587完全一致!
?荧光标记物检测:使用hpLc荧光检测器(激发360n,发射460n)。
A样在22.5分钟处出现强荧光峰!与b样中检出的荧光标记物信号特征、保留时间完全一致!
结论:铁证如山!
陈启明博士笔记中残留的粉末,正是导致阿毛、小梅、老张死亡的同一种人工合成毒素——poundx-587!
这粉末,极可能是陈博士偷偷从实验室带出的样本,或是他分析残留物时留下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