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1章 活着的人要补课(2 / 2)

一次教研组的集体学习会议间隙,趁着众人喝茶放松,赵小芸状似无意地打开了手机,播放了一段音频。

“我这儿有个朋友在搞老物件修复,前两天弄到一段几十年前的老广播录音,音质差得很,我用AI工具试着修复了一下,大家听听是不是有点意思。”

起初,嘈杂的电流声中,只有一些模糊的讲话。

但几秒钟后,一个沙哑而充满威严的男声变得清晰起来,仿佛穿越时空而来:

“……同志们,要统一思想,要提高认识!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,这是一个关系到我们临江未来发展的大局。要克服困难,要敢于担当!只要我们的操作得当,思想工作做到位,活人也能办成丧事嘛!这叫什么?这叫资源优化,这叫为集体做贡献!”

会议室里瞬间鸦雀无声。

突然,一位头发花白、戴着老花镜的物理老师猛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,脸色煞白,端着茶杯的手剧烈地颤抖着。

“这……这是……这是老书记的声音!”他失声叫道,“我绝对不会听错!当年……当年我刚参加工作,还帮他誊抄过那次动员会的文件!”

赵小芸心中一凛,鱼上钩了!

她不动声色地关掉音频,抱歉地笑了笑:“看来这AI修复还是不太行,杂音太大了。张老师,您说这是哪位老书记啊?”

老教师嘴唇哆嗦着,眼神里充满了恐惧和挣扎,最终还是颓然坐下,摆着手,一个字也不敢再多说。

但这就够了。

赵小芸立刻将这条线索传给了林晚。

林晚的十指在键盘上翻飞,如同一位顶级的密码破译专家。

她迅速锁定了当年的会议纪要。

官方记录显示,那份关键的“死亡替代方案”试点动员会会议纪要,曾在九十年代末被录入县档案馆的第一代微机系统。

然而,不久后,这批数据便因“设备故障,磁盘损坏”而宣告丢失。

一个天衣无缝的理由。

但林晚从不相信巧合。

她绕开数字档案,转而调取了档案馆最原始的纸质版《设备维修登记簿》。

在泛黄的纸页上,她找到了那次“设备故障”的维修记录。

经手维修的技术员(tei)签名潦草,但依然可辨。

通过内部数据库交叉比对,一个惊人的关系网浮出水面:这位当年的技术员,如今摇身一变,成了一家名为“九州档案数字化服务公司”的老板。

而他的另一个身份,则是临江县现任某位副秘书长的表弟。

林晚的嘴角勾起一抹冷笑。

她没有惊动任何人,而是让团队成员伪装成邻市某单位的采购员,以“计划采购一批档案数字化外包服务”为名,向这家公司索要了一份详细的服务报价单。

当加密的报价单文件传回时,林晚的目光直接锁定在了最后一页的“增值服务”上。

一行小字赫然在列:

“历史敏感信息净化套餐(特级):包含对指定历史时期、指定事件相关档案的深度处理,确保符合当前政策导向。服务内容:原件扫描后物理销毁,影像文件进行模糊化、降噪、关键信息遮蔽处理。单价:五万元\/千页。”

图穷匕见!

苏霓看着林晚呈上来的这份铁证,眼中寒光一闪。

但她没有选择立刻将其公之于众。

那样做,固然能引发一场舆论海啸,却也容易让对方金蝉脱壳,推出几个替罪羊了事。

她要的,是连根拔起。

“让陆承安换个身份。”苏霓冷静地部署着,“以‘政府采购合规性问题独立咨询顾问’的名义,向临江县财政局发函,就该县近三年来所有档案数字化外包服务项目,是否存在单一来源采购、关联交易以及未公开招标等违规问题,提出质询,并强烈建议启动第三方审计程序。”

这是更高维度的打击。

不谈历史,只谈程序。

不谈对错,只谈合规。

用他们自己的规则,来套住他们自己的脖子。

审计启动的命令一下,效果立竿见影。

几乎在财政局官网公告挂出的同一时刻,许文澜布置在外的监控系统立刻发出了警报。

“九州档案”公司的服务器Ip,正在以疯狂的速度删除后台操作日志和数据库文件。

他们像一群被惊动的鬣狗,企图在猎人赶到前销毁所有吃剩的骨头。

“晚了。”许文澜轻声说道。

在对方有所行动之前,她早已通过一个伪装成系统更新的漏洞,悄悄部署了完整的服务器镜像备份。

此刻,她只需敲下回车,所有被删除的数据便在她面前重获新生。

一番快速的数据恢复与解密后,一个被多重加密的文件夹暴露出来。

文件夹的名字,让在场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——《东仓甲库七号数字化处理进度表》。

表格里,详细记录着每一份“死亡替代方案”相关文件的处理方式,处理时间,以及经手人签名。

最后一栏的“处理结果”触目惊心,只有八个字:“原件扫描后即焚毁,影像做模糊化处理。”

证据链,完美闭合。

苏霓缓缓合上笔记本电脑,清脆的合盖声像一声法槌落定。

她环视着团队里的每一个人,目光沉静而坚定。

“他们以为换一块硬盘,烧几张纸,就能彻底抹掉历史。却忘了在那个没有U盘和云存储的年代,老师们的大脑和讲台下的粉笔灰,才是真正的服务器。”

窗外,夕阳正浓,将天边染成一片壮丽的血色。

苏霓的手机屏幕亮起,基金会后台,新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“记忆角”项目申报表,正像雪片一样飞来,汇聚成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。

就在这时,她的私人加密通讯器发出了一声极不寻常的轻响。

那不是短信,也不是任何社交软件的提示音,而是一个专属的、代表最高安全级别的通讯请求。

屏幕上,一行简洁的文字静静地显示着:

“收到来自京城的加密通讯请求,信道:红墙专线。是否接通?”

苏霓的目光从窗外的万家灯火收回,落在屏幕上。

她知道,临江县的这场风暴,已经惊动了真正的决策层。

真正的牌局,现在才刚刚开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