信纸粗糙,字迹颤抖,却一笔一划写得极认真。
那是他三十年前带过的实习生,一个曾因拍摄拆迁冲突被台里处分的年轻人。
如今已是县级台技术科长,两鬓斑白。
“您当年教我一句话:机器记得比人牢。我一直没忘。”
“台庆要来了,领导让我删掉所有‘有问题’的旧节目。我说删了,也真删了——对外存储全清。但备份还在。它们不该死。”
随信寄来的五盒磁带,编号以“Yx”开头——那是他们早年内部对“原生态纪实项目”的代号。
老张的手抖得厉害。
他小心翼翼将第一盘录入系统,画质模糊,音轨嘶哑。
可当画面稳定下来时,他的呼吸骤然停滞。
1986年夏夜,县电视台临时搭建的直播现场。
镜头摇晃,话筒杂音不断。
一名农民站在麦堆前,手里攥着一张皱巴巴的收据,声音哽咽:“我们交了公粮,为什么拿不到钱?上面说有账,可账在哪?谁来给我们看看?”
这是中国电视史上第一次农民直接向政府问责的现场连线。
第二天,信号被强行切断,母带宣布“丢失”。
连老张自己都以为,那段影像早已湮灭。
而现在,它回来了。
他默默将视频打上标签:【公共记忆·一级】,上传至核心数据库。
系统自动归档,并生成一条新的关联路径。
监控大屏上,访问量悄然突破五百零一万。
苏霓走进来时,看到的就是这一幕——老张背影佝偻,手指轻抚屏幕,像在抚摸一段逝去的青春。
她没打扰他,只轻轻说了句:“有些东西,删不掉的。”
因为她早就明白,“影子人事库”从来不只是存资料的地方。
它是火种库,是回音壁,是无数普通人用沉默与坚持筑起的堤坝。
而现在,这堤坝正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