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而这,便是‘秩序’。混乱的星尘,在至高规则下,形成稳定而壮丽的星系。”
“推演天机,不过是试图解读这庞大秩序中流露出的细微信息;接引星力,是建立自身与星辰的关’;布置阵法,则是以自身为引,在小范围内模拟星辰的秩序。”
她将星辰大道拔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宏观层面,让所有学员,尤其是那些原本只专注于某一方面的学员,有种豁然开朗之感。
“故而,修星辰大道,首重感悟这天地间存在的无形秩序与万物关联。”
秦汐的声音带着一种引导的力量:“而非仅仅执着于几手卜算口诀,或几式星法神通。”
诸葛明听得如痴如醉,下意识地点头,但随即又皱起眉头,忍不住举手——尽管秦汐并没有要求举手提问。
“秦汐导师!弟子诸葛明有一问!”
他声音洪亮,带着学术探讨般的热情,以及一丝掩饰不住的神棍属性。
“您所言‘秩序’与‘关联’,博大精深,令人叹服!然,天机混沌,命运无常,这秩序看似恒定,实则时刻处于动态变化之中,常有星流电驰、彗星袭月之变数!吾等修星辰道者,当如何把握这恒定中的变数,于万千关联中,寻得那最关键的一线天机?”
他这个问题,可谓是问到了许多专精卜算之道的学员心坎里,也充分暴露了他“神棍”的本色。
秦汐看向他,眼神平静无波,并未因他插话而愠怒,反而淡淡答道:“问及根本。恒定是体,变数是用。星辰轨迹亘古,然星光抵达你眼,已非彼时之星。你所见之‘变’,亦是‘秩序’的一部分,是更高层面规则运行的结果。”
她说着,指尖星辉凝聚,化作一条奔流不息的光阴长河虚影,河中有点点星辰沉浮。
“执着于捕捉每一个变数,如同试图捞取河中每一滴特定的水,徒劳无功。不如跃出河流,观其流向,明其河道,自然能预判何处将起波澜,何处将生漩涡。”
“你的周天星盘……”
她目光再次扫过诸葛明面前那布满裂纹的盘子。
“其妙处不在于能算尽所有变化,而在于能为你提供一个相对稳固的‘观测点’,让你能更清晰地‘观其流向’。”
诸葛明浑身剧震,如醍醐灌顶!他一直苦恼于卜算时变数繁多,难以精准,原来症结在于自己一直试图“捞水”,而非“观河”!秦汐导师一语道破天机!
“妙啊!太妙了!”
他激动得差点跳起来,看着自己那裂纹的星盘,眼神如同在看失散多年的亲儿子。
“观测点!对!就是观测点!怪不得老伙计上次差点崩了,是我让它强行去‘捞水’,超出了它的极限!我悟了!秦汐导师,弟子悟了!”
看着他这副癫狂的模样,周围学员想笑又不敢笑,但心中对秦汐的敬佩之情更是如同滔滔江水。
连诸葛明这种明显在此道浸淫颇深的家伙都能被一言点醒,这位导师的境界,实在深不可测。
接下来,课堂进入了与枪堂类似的问答环节。
有学员请教如何更有效地接引特定属性的星力淬体,秦汐指出其精神力分散,未能与目标星辰建立纯粹“关联”,并传授了一门凝神感星的秘术。
有学员苦恼于星阵布置总是差之毫厘,秦汐点出其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,未能理解阵法节点与真实星辰“秩序”的对应关系,并亲自演化了一座简化星阵,阐述其内在的星辰逻辑。
她言辞简洁,直指要害,每每都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,以星辰大道的根本原理来解答具体问题。那双清冷的眼眸,仿佛能看穿每个人与周天星辰之间那无形“关联”的强弱与偏差。
整个星辰殿内,星辉流淌,道韵弥漫。学员们或恍然大悟,或陷入深思,或因得到关键指点而喜形于色。
诸葛明更是彻底安静了下来,不再神神叨叨,而是抱着他的星盘和那块宝贝晶石,眼神发亮地沉浸在“观河而非捞水”的全新感悟中,时不时还用手在临时星图上比划着,推演着某种全新的卜算思路。
当时辰将至,秦汐结束讲道,清冷的声音留下最后的寄语:
“望尔等,常怀观星之心,明秩序,察关联。星辰不语,却已道尽至理。”
她身影在星辉中缓缓淡去,如同融入星空。
星辰殿内,余韵悠长。
诸葛明猛地抬起头,看着秦汐消失的方向,用力握紧了拳头,低声自语,眼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坚定光芒:
“观河……观河!嘿嘿,以后我诸葛半仙……不,我诸葛神算,定要观尽这古界命运长河!秦汐导师,您就瞧好吧!”